9月2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吹响了节能减排新的进军号。

  我们都记得,五年前的“十一五”规划《纲要》,第一次把节能减排列为约束性目标,向全社会重重地敲响了能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的警钟,也响亮地吹出了节能减排的进军号。经过五年的工作,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十一五”节能减排基本实现预期目标。我国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五”时期的1.04下降到0.59,这不论在新兴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是罕见的。节能减排扭转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上升的势头,是“十一五”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大亮点。同时,我国的节能减排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但是,中国仍然面对严峻的资源和环境挑战!看国内: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观全球:围绕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的国际博弈日趋激烈,绿色经济、低碳技术方兴未艾,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趋势。正是基于对国情、世情的科学判断,“十二五”规划《纲要》把单位GDP能耗降低16%、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17%、主要污染物下降8%—10%作为约束性指标。在节能方面,虽然目标比“十一五”有所降低,但由于经济总量增大,需要实现的节能量达到6.7亿吨标准煤,比“十一五”的6.3亿吨还要多,难度还要大。在减排方面,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的指标,主要涉及的是农村、交通等工作基础比较薄弱的环节。特别是,在“十一五”时期,一些投入少、见效快的节能减排措施已经实施,“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挖掘潜力就需要更大的投入、更有效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