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蜱虫研究者周金林:探索新型更强“杀虫剂”

2013.11.29

116841_201311291607091.jpg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周金林博士

116841_201311291607131.jpg

“吸血”蜱虫

  记者从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北京办公室了解到,探索大挑战(Grand Challenges Explorations,简称GCE)第11轮获奖人名单揭晓,81位佼佼者从来自全球2700个申请提案中脱颖而出,各获得10万美元资金实现自己的设想。作为唯一一位来自中国的获奖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周金林博士申请的内容是:对抗与人类和动物共同的敌人——蜱虫。周金林希望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干扰蜱虫体内的重要基因表达,达到直接杀死蜱虫的目的。

  盖茨基金会驻华代表叶雷博士表示:“探索大挑战项目鼓励跨学科创新和大胆尝试,基金会愿意承担各种创新尝试的风险,因为我们相信哪怕10%的创意可以成功,也有可能对人类健康和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中国有非常多富有创新思想的优秀人才,我们热切地希望看到更多来自中国的申请。在此,我们很高兴又一位中国的研究人员从来自全球的2700个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据悉,盖茨基金会即将在2014年3月启动的第13轮探索大挑战。总金额达一亿美元的“探索大挑战”是盖茨基金会全球健康领域的项目之一。面向全球征集并资助大胆而非传统性的研究计划,旨在探索和发现突破性的创新方案,从而帮助应对那些给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最大伤害、却很少为人所关注的重大疾病、健康以及发展问题。该项目启动于2008年,为期五年,每年两轮。每轮都会针对若干全球健康领域的特定题目征集创新方案。方案一旦入选,即可获得盖茨基金会十万美元的资金支持“试错”。

  本网记者连线了这位来自中国的获奖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的周金林博士。

  中国科技网:您从事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哪个领域?

  周金林:我主要从事动物寄生虫的防治研究,蜱虫和它传播的原虫病是我的主要研究方向。具体来说,是主要研究蜱虫如何生长、如何能长时间吸血、如何能传播许多传染病(原虫病),找出其中关键环节,研制抗蜱虫生物制剂和阻断病原传播疫苗。

  中国科技网:为何锁定蜱虫作为研究对象?

  周金林:蜱虫是动物体表最常见的吸血寄生虫,也叮咬人。蜱虫叮咬吸血,不但会造成动物和人的皮肤损伤、发炎以及营养损失,而且会传播多种人兽共患传染病,如血液原虫病、森林脑炎、无形体病、莱姆病和新发布尼亚病毒病等,严重损害人和动物健康并导致死亡。2010年,曾在我国河南等地发生“蜱虫咬人致死”的公共卫生事件,引起公众对蜱虫的恐慌。因此,蜱虫研究具有极大的畜牧业经济价值,也关系到人类健康。

  中国科技网:您受到何种启发想到用分子生物技术对付蜱虫?在对抗蜱虫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手段有哪些优势?

  周金林:我们研究蜱虫已经有十多年了。对付蜱虫主要靠化学杀虫剂,杀虫剂长期使用,蜱虫容易产生抗药性,效果受很大影响。另外,杀虫剂在动物体内和环境中残留,已经引起了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的严重担忧。这些事实迫使我们想用其他更环保的控制方法,而建立在了解蜱虫生长发育基础上的分子生物技术就是最有希望的方法。优势是环保(不杀死其他生物,不残留在环境和动物体内),高效(微量即有效,快速致死)。

  中国科技网:何时了解到盖茨基金会GCE项目的?

  周金林:几年前就了解这个项目,觉得很有特色,有创新意时要去试试。

  中国科技网:在得知自己获奖时有何感受?

  周金林:很高兴,因为这个项目是全球海选,评审绝对公平公正。觉得个人的创意被肯定有一种精神满足感。

  中国科技网:您对这项研究有何设想和打算?

  周金林:我提出这项研究也不是完全凭空想象,是基于实验室一些研究发现和合理的科学假设。目前已经选定了蜱虫体内2—3个重要基因,根据它们合成双链RNA,将重点研究如何将双链RNA传递到蜱虫体内,发挥干扰蜱虫重要生理功能,导致蜱虫死亡。如果工作进展好,将继续第二期申请,希望获得100万美金的支持,发明一种造福人类和动物的新制剂。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