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奔跑中调整呼吸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在奔跑中调整呼吸
“十二五”,注定是战略新兴产业绽放光彩和谋求发展的好时机,国家的产业政策更多地倾向于战略新兴产业。那么,身处战略新兴产业中的企业,如何用好政策,如何借势起飞?环保产业中的细分行业水务行业,近年来在资本市场表现、市场成熟度、商业模式探索、向环境服务业转型等方面又有哪些收获和探索?


  表现一:传统水务公司上市热中带冷


  在2008~2009年,国家投资拉动后,2012年将面临下一轮的资金紧张,地方政府的资金压力凸显,市场资金需求巨大。在重庆水务和江南水务成功上市融资的带动下,地方政府积极鼓励当地水务公司上市融资。如长沙、乌鲁木齐等近20家供水企业纷纷在2011年完成改制,为上市做准备。各地水务企业上市的热情高涨,但2011年绿城水务(南宁)和昆明水务上市受阻,显示出资本市场与供水服务主业之间并不能简单衔接。


  表现二:资本市场继续关注环保水务板块


  资本市场的完善与扩宽为水务行业开启了新的融资渠道。2009以来,国际上连续两年的投资拉动政策也进一步激活了水业的工程技术市场。资本市场对环保和水务概念股的认可与热捧,又反过来影响着越来越多的民营水务企业通过上市进行融资。


  另一方面,大量的PE/VC等私募股权基金通过资本市场进入。以巴安水务为代表的技术类、设备类等新兴环保公司在2011年掀起上市热潮,并被市场广泛看好。中持、晓清、环能德美等公司积极酝酿、呼声甚高。据统计,2011计划上市的水务公司有近30家。


  表现三:新兴产业引关注,商业模式待突破


  除了传统的供水、污水、垃圾处理发电等传统领域接通了服务市场化的模式外,“十一五”期间,新兴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得到了一定突破。


  2011年,市场多重利好孕育着新的发展机会,污泥处理处置、海水淡化等一些新兴市场引人关注。污泥市场、再生水、海水淡化、工业废水、餐厨垃圾、危险废物、管网运管、景观水治理这些领域,将成为新的市场热点。


  以首创股份、中国水务投资、碧水源为代表的一批水务领军企业正式涉足固废领域,拓宽环保市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下发,为污泥处理处置市场指明了方向;海水淡化市场众多知名项目,如北控曹妃甸项目等的投资运营形态有了实质性进展,成为年度水业市场交易的重头戏。


  “十二五”期间,这些新兴领域将会得到进一步关注,投资机会将会进一步挖掘。目前,这些新兴领域的投资模式正不断探索与突破。


  表现四:区域争夺战全面打响


  2011年,为进一步适应水务市场发展,一些地方政府锐意革新、大胆尝试,重庆、贵州、杭州等地纷纷通过投资成立区域性水务公司来规划本地市场。一些领军企业加快进行区域布局,湖南、云南等地成为首创水务、北控水务、碧水源等企业的聚集地。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的区域争夺战全面打响。


  碧水源已先后在北京、江苏、云南、湖南、内蒙古、湖北建立业务根据地;2011年底,首创股份在湖南连下数城。在2011年,桑德集团也屡有创新,发展的县域整体污水处理模式实现了行业商业模式创新。在区域争夺的同时,一些全新的区域服务模式也开始被探索,如中持的县域环境管家式服务模式,也许将代表一种未来方向。


  表现五:企业在快跑中拉开差距


  伴随2011年总体利好背景,我国水务行业迎来巨大的市场需求,由于各企业的融资能力不同,在企业总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2011年交易频繁。上市、并购、增资、特许经营等成为年度市场交易的关键词。众多企业自变求新开疆拓土,市场精彩纷呈。行业领先企业通过并购扩大服务范围和层次。


  北控水务、首创股份、碧水源、桑德集团、中国水务投资、兴蓉投资等企业以自己的独到眼光和雄厚实力,在2011展现出领军企业的发展魄力。借助于资本的力量,市场将呈现出发展差距,一些追随行业发展节奏的企业将快速成长、实现超越,一些落后于市场发展步伐的企业,将在此轮快跑中失去更多优势。苏伊士环境和威立雅水务凭借世界500强的优势地位和良好品牌,在2011年基本完成战略调整。中环水务和创业环保作为中国水务领域的优势企业,也在2011年完成战略转型与调整。另外一只水务领域的主力部队上实集团在2011年基本完成了对亚洲水务的整合,将以上实水务的姿态活跃于2012年的水务市场。


  表现六:向环境服务业加速转型


  2011年,中国环境产业,正向综合环境服务业转型和发展。一方面,政府从政策上确定了环境产业向环境服务业转型的方向;另一方面,各企业均把自己战略定位在综合环境服务提供商或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如北控水务定位为综合水务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首创股份定位为国内领先的综合环境服务商,国中水务定位为水务产业系统服务提供商。


  环境服务业已经越来越被市场和企业认同,但由于商业模式没有实质性突破,真正的综合环境服务企业还没有健全。


  表现七:城市内涝拉动管网专业运营市场


  如果说,2011年全国大范围的“城市看海”是一个意外景观,作为网友集体智慧的成果,“城市看海”真正引起了管理部门对城市排水问题的重视。


  从首都辐射众多城市,“城市看海”形象地反映出城市排水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更充分表明了公众对城市排水体系问题的不满,同时引发了社会对城市排水建设和运营的广泛关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排水运营管理领域的市场化进程。持续的城市内涝,也让持续10年之久的《城镇排水与污水管理条例》最终走向征求意见稿阶段。

  2011年5月,深圳大通水务等企业中标深圳宝安、龙岗排水管网特许委托运营项目,城市排水管网的市场化之路已全面开启。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在奔跑中调整呼吸

查看完整回复请点击这里:
在奔跑中调整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