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埃希菌——多管发酵法测定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大肠埃希菌——多管发酵法测定
关键词: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标准样品研究所   对照品查询   分析纯试剂AR
    1.引导问题
    与肠道病毒和原虫相比,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form)对消毒更敏感,是最准确和专一的粪便污染指示菌,但检测方法较为复杂,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耐热性大肠菌群在水中的浓度直接和大肠埃希杆菌的浓度相关,所以尽管前者比后者用于指示粪便污染的可靠性相对较差,但前者应用于水质检测被认为是可接受的,许多情况下耐热性大肠菌群可作为大肠埃希杆菌的替代菌用于检测。如果必要,耐热大肠菌群的分离菌再进一步验证是否为推定大肠埃希菌。这些粪源生物或推定大肠埃希菌的检出和确认,为近期粪便污染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而且应立即进行调查。不过,在未检出大肠埃希菌的处理后的饮用水中,也可能存在对正常环境条件或常规处理技术有较强抵抗力的病原体。
    2.方案描述
    大肠埃希菌多管发酵法是指多管发酵法总大肠菌群阳性,在含有荧光底物的培养基上(445±05)℃培养(24±2)h产生β-葡萄糖醛酸酶,分解荧光底物释放出荧光产物,使培养基在紫外光下产生特征性荧光,以此来检测水中大肠埃希菌的方法。
    大肠埃希菌滤膜法是将总大肠菌群阳性的滤膜在含有荧光底物的培养基上培养,能产生β-葡萄梧醛酸酶分解荧光底物释放出荧光产物,使菌落能够在紫外光下产生特征性荧光,以此来检测水中大肠埃希菌的方法。
    3.方案实施
    (1)EC-MUG培养基
    成分:胰蛋白胨(200g);乳糖(50g)3号胆盐或混合胆盐(15g)
磷酸氢二钾  (40g);磷酸二氢钾(15g);氯化钠(50g)4-甲基伞形酮-β-D-葡萄糖醛酸苷(MUG005g)
    制法:将干燥成分加入水中,充分混匀,加热溶解,在366nm紫外光下检查无自发荧  光后分装于试管中,6895kPa(115℃,10 lb)高压灭菌20min,最终pH69±02
    (2)仪器
    紫外光灯(6w366nm);培养箱(36±1)℃;恒温水浴[(445±05)]或隔水式  恒温培养箱;天平;平皿;试管;分度吸管;锥形瓶;小倒管;金属接种环;冰箱04℃。
    (3)检验步骤
    接种:将总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初发酵产酸或产气的管进行大肠埃希菌检测,用烧灼灭  菌的金属接种环或无菌棉签将上述试管中液体接种到EC-MUG管中。
    培养:将已接种的EC-MUG管在培养箱中(45±05)℃培养(24±2)h,如使用恒温  水浴,在接种后30min内进行培养,使水浴的液面超过EC-MUG管的液面。
    (4)结果观察与报告
    将培养后的EC-MUG管在暗处用波长为:366nm、功率为6w的紫外灯照射,如果有蓝  色荧光产生则表示水样中含有大肠埃希菌.计算EC-MUG阳性管数。查对直的最可能数  (MPN)表得出大肠埃希菌的最可能数,结果以MP/100mL报告。
    4.能力要求
    能够描述大肠埃希菌检测任务的来源和检验方案,会用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检测和报告结果。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大肠埃希菌——多管发酵法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