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潘柏申:液质联用在临床检验领域的应用任重道远

2016.5.17

  分子测试百科网讯 2016年4月20日-22日,液相色谱-质谱(LC-MS)技术临床应用培训班在上海中山医院举办,会议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潘柏申发起,液相色谱-质谱和临床应用方面近百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同探讨LC-MS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这次液质联用技术临床应用培训班是如何发起的?液质联用技术在临床应用方面的挑战和前景有哪些?带着这些疑问,分析测试百科网采访了潘柏申。

116841_201605170934001.jpg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 潘柏申

  潘柏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临床检验标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随着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的发展,该技术逐渐受到医学、制药、科研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关注。LC-MS技术准确检测小分子激素和药物的优势日益明显,正在逐渐进入临床检测领域,已经出现在各级医院实验室内。由于LC-MS具有优秀的分析性能,检测结果较免疫学方法更精确,更受到临床欢迎。

国内液质联用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尚处于初期阶段

  谈到液质联用技术临床应用培训班的发起,潘柏申说:“液质联用技术在国外已经有很多方面的临床应用了,但是在国内才只是刚刚开始,大家对它的认识还处于初期,需要一个逐渐接受的过程。我相信再过几年,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液质联用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重要意义。”

  “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我们检测的物质越来越多,需要检测的灵敏度也越来越高,也就是说临床上很多物质需要检测,大多是微量或者极少量的,而这些物质我们现有的检测手段都很难满足临床要求。还有些物质结构比较相似,用现在的方法也很难将其完全分离,这时液质联用技术就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区分那些结构相似的物质或者是检测一些很微量的物质。质谱在分离未知蛋白时,能够找到一些标准物质,在微生物的鉴定中是非常快速的。从这几方面来说质谱在临床医学方面是有很大作用的。”

  “我们每年都会组织召开中美质谱检验高峰论坛,这是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和美国临床化学学会(AACC)共同举办的。论坛主要是介绍临床应用,对于想学习了解质谱应用的学者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而这次我们发起的液质联用技术临床应用培训班,从色谱、质谱技术的基础,到色谱质谱的联用等邀请业内专家进行讲解。这次培训班也是尝试性的,参与人员一开始不是很多,大概六七十人,是试探性的,没想到结果非常好。讲课的专家都是花了很多精力做准备,讲得非常好,听课的学员也是带着问题来听课的,听得也很认真。”

 “如果有更多的液质联用仪,我们将开展更多的项目”

  提到自己实验室的液质联用仪,潘柏申介绍,“我们也是在2010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基金的资助下买了一台液质联用,这台液质联用给临床带来了很多很多帮助,做了一些检测项目,得到了临床的认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了科学准确的信息。利用这台液质仪器,我们开展了一些甾体激素检测的研究,还做了好几个临床药理、药物浓度的监测,也因此没有更多的机会做其他研究。”

116841_201605170934071.jpg

中山医院检验科的液质联用仪 Waters Xevo TQ串联四极杆质谱仪

  “如果有更多的液质联用仪,我们将开展更多的项目。”潘柏申说,“其中一个就是类固醇的检测,特别是低浓度的类固醇。如对女性和儿童来说,低浓度的雌激素或雄激素很难检测;对男性来说,低浓度的雌激素等很难检测,但这是临床上经常需要检测的内容,液质联用技术可以给临床提供科学准确的方法。这对临床是非常重要的。甲状腺激素也是这样。液质联用技术的特点是分离效果好,特异性很高,又灵敏,所以这在临床上也会很有应用前景。”

  “让我非常感慨的是,国外大的实验室都有几十台,独立实验室都是几百台液质联用,大的医院都是几十台,至少上百台液质联用。而在国内,现在每个医院最多一台液质联用,而且现在使用液质联用的医院可能不会超过10家,现在将液质联用用于临床检验的太少了,绝大部分还是用来研究的,所以将来液质联用在临床检验方面的应用还要继续发展!”

液质联用技术在临床应用方面的挑战和前景

  潘柏申表示,液质联用技术在临床应用方面最大的困境,是资金和技术人员的问题。“这方面的技术人员非常少,所以我们这个培训班也是在技术和人员培训上做一些准备;另外,还要能够科学准确地用好液质联用仪,首先要掌握液质联用的一些基本知识、操作技能、如何建立方法、方法评价等,这些方面是系统的,与现在技术人员所学习的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要想将液质联用技术很好地用在临床应用上,就要系统地熟悉、了解和掌握液质联用技术。”

  对于代谢组学的定量问题,潘柏申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会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定量方法从化学免疫法到自动免疫法,到之后的高效液相,再到质谱,人类的检测手段在不断前进。今天做不到的,明天就可以做到。”

  液质联用在临床检测中前景广阔

  对于未来,潘柏申说,“液质联用在临床检测中的前景很广阔。中国的经济状况可能暂时达不到像美国那样,但是中国人口众多,甚至一个大医院有几台液质联用都不一定能够满足需求。总的来说,液质联用分析技术和相应的分析仪器未来的使用数量是很可观的。”

今后将继续举办液质联用技术临床应用培训班

  潘柏申说,“万事开头难,第一次组织这种会议,我们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会对这方面的热情。但是通过这两天的学习,看见大家学习的情绪很饱满,也逐渐认识到液质联用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前景。希望通过我们的学习和推广,能够使这项技术在质谱的应用等领域科学、健康地发展,也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真正地为医学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命健康负起责任。”

  潘柏申表示,液质联用技术临床应用培训班今后还会继续举办。“这次会议的会场和住宿全部处于饱和状态,住宿很早就截止了,后来报名的只能接受上海代表,外地代表因为住宿问题不能够解决而无法更多地参与,这也是很遗憾的地方。下一次我们会借鉴这次的经验,争取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培训班当中,进一步推进和提高LC-MS在临床检验的应用。”

  潘柏申简介

  潘柏申,研究员,1991年至1995年先后在美国Georgetown大学医学院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作为博士后和访问学者进修学习。回国后任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理事;上海医学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国家卫生标准化委员会临床检验分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临床检验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采购咨询专家等社会职务;同时担任《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检验医学》等多本杂志的副主编或编委。

  关于中山医院检验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始建于1940年,开办至今的七十余年历程中,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从单一手工操作的简单化验室发展成为了一个检测设备先进齐全、兼具现代化硬件和软件的医学检验部门。全科现有在职工作人员86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工作人员占70%以上,中高级以上职称占42%。全科设有临床基础检验室、急诊检验室、临床生化室和临床免疫室(包括HIV初筛实验室和基因扩增实验室)、血液实验室、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基本满足了临床对检验的需求。其中,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为上海市院内感染质控中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于2009年8月成为上海市首家通过ISO 15189实验室质量体系现场评审认可的医学实验室,这是对整个医学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和检测质量达到国际标准的全面认可。科室目前主要位于医院门诊大楼,总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拥有多台先进的自动化分析仪器设备。

文章提到的仪器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