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科学家测量到银河系弥漫同步辐射的三维分布

2016.12.07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研究人员苏洪全(也是中国SKA项目支持的由国家天文台和澳大利亚CURTIN大学联合培养的第一个博士生),和10多所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历时2年多,获得了银河系弥漫同步辐射的三维分布图(迄今最完备的测量),同时给出47个电离氢(HII)区背后的同步辐射率。

  在数百兆赫兹甚至更低的射电波段,银河系的弥漫辐射被同步辐射主导,这些辐射来自宇宙线电子和银河系磁场的相互作用。另外,银河系已知有数千个HII区,它们是由年轻且大质量的恒星电离周围的中性氢云形成的。这些被电离的氢云含有大量的自由电子,通过自由-自由吸收过程吸收来自其背后的同步辐射。这一吸收过程使得HII区看起来比周围背景暗弱很多(见下图中白色多边形所示区域)。

  受限于观测设备限制,这类观测自2006年至今的十年间始终停滞不前。文章作者们使用平方公里阵(SKA)先导-默奇森宽场阵(MWA)的最新巡天数据,对银道面250到355度范围内的同步辐射进行了二维成图和径向的吸收测量。利用这些吸收测量结果,他们建立了多个模型,最终发现两圈模型更符合观测结果。从而得出结论:银心附近辐射强度最大,离银心越远越小。这一结论和十年前诺德用美国的甚大阵(VLA)得出的结论相反。文章作者正在观测更大天区,预期总共能得到数百个吸收测量,从而更好地了解低频射电波段银河系的三维结构。这将帮助限制银河的磁场和宇宙线电子的分布。

  该项研究成果近期已被国际期刊《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NRAS)接收。这项研究也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MWA望远镜在88MHz观测到的银道面二维图像。大部分的弥漫辐射来自同步辐射。白色多边形表示观测到的吸收区,黄色圆圈表示没有吸收现象的HII区。视线方向的辐射分布通过吸收测量得出。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