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南水北调东线治污:“一湖酱油”变“清水走廊”

2012.7.26

  从污水到清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交出了答卷。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给出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黄河以南36个控制断面中,有32个达到了规划目标,达标率为89%,输水干线基本达到Ⅲ类标准。这就意味着,南水北调东线已经可以作为饮用水源。

  10年前,当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开工的时候,所有人都在担心,污染能否得到治理?南水北调会不会变成污水北调?

  那个时候,该工程黄河以南的36个控制断面中,只有1个断面水质达到规划目标要求,达标率仅为3%,32个断面水质均为Ⅴ类或劣Ⅴ类,3个断面水质为Ⅳ类。

  2002年,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正式开工。东线工程是从长江下游的扬州江都抽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输水到胶东地区和天津市。

  2000年,这条线路的水道让众多专家忧心不已。地处鲁、苏、豫、皖4省接壤处的南四湖,就是当时南水北调东线实际污染情况的一个缩影。

  数据显示,上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医疗废水、船舶废水源源不断流入南四湖。53条河流沿河的排污企业达4000多家,每天54万吨工业废水、14万吨生活污水,间接或直接排入南四湖。

  污染的加剧不仅让鱼虾绝迹,而且给周边渔民带来了身体上的巨大伤害。山东省环保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曾经有十几年的时间,南四湖周边的年轻人没有一个能通过征兵的体检。

  2000年,当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进行论证时,几乎所有的专家都认为南四湖的污染根本不可能彻底治理。“从位置上看,南四湖正好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干线上,理应成为东线工程的输水通道和调蓄水库,但由于严重的污染,专家建议避开南四湖。”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环境保护司司长石春先说。

  时任山东省环保厅副厅长、现任该省环保厅厅长的张波反对绕道南四湖,选择治理南四湖的污染。2000年,张波拿出了一个治理的思路,就是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以造纸业为例,2003年至2011年山东省4次提高排污标准。

  经过几年的治理,南四湖的水质慢慢发生了变化。2010年,山东省环保部门发现,南四湖支流白马河出现大量的桃花水母。这是一种对水质要求非常高的生物,被称为“水中大熊猫”。一度变成“一湖酱油”的南四湖如今成为可供饮用、养殖的水源地。

  如果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污染治理是所有百姓所期待的,那么在污染治理的同时会不会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则是地方政府关心的重要问题。

  江苏省徐州市政协副主席、市水利局局长、市南水北调办主任冯正刚告诉记者,在徐州市南水北调治污的过程中,尽管困难多、压力大,但几年下来,徐州市的收益也很多。

  冯正刚所说的收益,最重要的就是该市产业结构的调整。过去,造纸、酿造、化工一直是徐州市的重点产业,也是徐州市的三大污染产业。“但现在,徐州的支柱产业变成了重工机械、新材料、食品加工和商贸物流,原先的三大污染产业已经越来越小,不再是徐州市的主要污染源。”徐州市环保局副局长王斌说,市区目前还有40家化工企业,政府的政策是要么关闭,要么将其迁到具有污水处理能力的园区。

  “在徐州市进行污染治理的同时,工业经济却保持着10%的增长速度,这是之前所没有想到的。”王斌说。

  数据显示,徐州市的162家企业5年来开展了清洁生产方式的变革,直接经济效益达11.66亿元,产业结构由重变轻。

  同样的故事也在山东上演。

  2000年,当张波提高排污标准的时候,几乎遭到了企业、专家一边倒的反对。大家认为,这样做会造成山东省经济滑坡。

  “当时南四湖流域的污染是结构性的,当地煤化工、石油化工、造纸、酿造等行业很多。”张波说,这些行业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

  以造纸行业为例,当时,造纸企业的排污量占到了山东工业排污总量的70%,但其对GDP的贡献却远没有这么高。

  张波告诉记者,当时几乎每个县都有几家造纸厂,最多的时候,山东省的造纸厂达到了700多家。而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是所在县的利税大户。

  “我们当时提高标准,其实也算过账,85%的造纸企业经过努力也不可能达标,但如果不提高标准,这些企业的排污问题就没有办法得到根本解决。”张波说。

  2010年,山东省造纸企业仅剩10多家,但总产量却是2002年的2.5倍,利税是2002年的4.7倍,造纸行业COD排放量却同比减少了62%。

  从2002到2011年,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GDP保持年均两位数的增长。“实践证明,治污非但没有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还优化了经济增长方式。”张波说。

  再过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将全线通水。到那时,天津、胶东半岛的居民将能用上从扬州调来的长江水,从而缓解多年来用水短缺的局面。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