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经济日报:绿色建筑到底有多“绿”

2013.5.16

  当前,我国正处于绿色建筑加速发展时期,可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建造出的“绿色建筑”,又有多少能够真正达到预期的“绿色目标”――

  在中央连续发布关于建议绿色建筑的政策性文件后,各地对绿色建筑的探索步伐加快。5月9日,广州宣布成为全国首个将绿色建筑竣工标识纳入政府规章立法的城市。无独有偶,河南省也在5月上旬提出,自2014年起,全省新建保障房将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然而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正在遭遇“名实之困”。一些城市打着绿色建筑之名行商业地产之实,一些城市虽建起了绿色建筑,但却没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显然,对于绿色建筑的发展,质量远比数量更为重要 ――

  成本越高推广越难

  建设者须以面向成本的设计实行绿色建筑的建设

  城市科学研究会会同有关部门对我国绿色建筑质量的抽样调查显示,从居住建筑来看,雨水回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等多个绿色建筑技术项目,并不能做到设计多少就施工多少,竣工多少就运行多少;公共建筑的情况虽好于居住建筑,但在相关技术应用方面仍然存在问题。

  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分析说,公共建筑的情况比居住建筑要好,是因为公建的业主大部分是政府机构,建筑在建设和运行中受到的制约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成本越高的绿色技术实施越不理想。就此,同济大学教授程大章表示,建设者须以面向成本的设计实行绿色建筑的建设。我国的绿色建筑应在满足用户需求和绿色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我们要应用生命期评价和成本分析的科学方法,理清绿色建筑运营管理的工作内容,准确掌握建设、运行维护费用所构成的生命期成本,合理选用绿色技术,逐步完善绿色建筑运营的体制与机制,才能使我国的绿色建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重建轻管制约发展

  绿色建筑只有通过有效运营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绿色建筑只有通过有效运营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目标。然而,国内绿色建筑运营水平普遍不高,在程大章教授看来,“这源于长期以来重建轻管的风气,既有体制的原因,也有操作机制的原因。”

  调查显示,有约20%常用的绿色建筑技术项目因为本身有缺陷而无法运行。仇保兴认为,绿色技术实施应用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绿色物业管理的脱节,“绿色建筑有了好的设计、好的施工还不够,绿色建筑要确保50年运行,还要靠绿色物业。物业管理如果还停留在保安、清洁等传统功能上,那么绿色建筑的潜力就不可能充分发挥。”

  “首先,要明确绿色建筑管理者的责任与地位。”程大章表示,从前我们只追求建成了多少绿色建筑。而管理者则是被动地去运行管理绿色建筑,积极性并不高。再从经济角度考虑,绿色建筑的运行成本高于传统建筑,在低物业费收益的状态下,不少物业管理机构会把绿色建筑视为一种负担,以致不时停用一些绿色设施。因此,物业管理机构应承担其中绿色设施运行正常并达到设计目标的责任。如果能获得绿色运营认证,物业管理机构应得到相关荣誉和奖励。

  仇保兴建议,加强对绿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监管,在运行阶段,要构建大型绿色公共建筑节能运行考核体制,并将其纳入省级能耗动态监测平台。

  市场机制决定走势

  绿色建筑要驶上健康轨道,最需要的是成熟的市场机制

  绿色建筑的建设开发究竟是否应当是商业行为?答案是肯定的。没有开发商的响应,绿色建筑只能成为“范本”或“口号”,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

  仇保兴介绍,当前,已有多个大型开发商积极参与绿色建筑开发,万达、万科、绿地、朗诗、招商、天津生态城、中新置地、金都等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认真推行绿色建筑,有些大型开发商宣布非绿色建筑不建,“这个势头非常好,绿色建筑需要靠市场机制起作用。”

  中国城科会的抽样调查显示,除了极个别绿色建筑项目以外,一般绿色建筑在5年至10年(平均7.5年)内就能收回绿色技术带来的成本增量,经济效益明显。

  为了激励绿色建筑发展,我国不断加大补贴力度。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提出,凡是新建建筑全部建成绿色建筑、两年内开工建设面积不少于200万平方米的城区,国家财政一次性给予补助5000万元。同时,有许多省份已经提出,中央财政补多少地方财政就补助多少。

  仇保兴认为,政府对绿色建筑的补贴应当补贴到业主,如通过减免绿色建筑契税、维修基金、物业费的办法,鼓励业主主动要求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更倾向购买和持有绿色建筑楼宇。当然,补贴发挥的只是引导作用,绿色建筑驶上健康轨道,实现全生命周期绿色,最需要的还是成熟的市场机制。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