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新科诺奖得主PNAS发表最新成果

2014.12.10

  人类大脑储存记忆的能量是否存在上限?我们为何能记住那么多事,还不会把它们混淆起来?这些问题一直令科学家们为之着迷。

  为此,挪威科技大学(NTNU)的研究团队对大鼠进行研究,测试了它们记住若干相似位置的能力。这项研究发表在十二月八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大脑在一个小型的脑细胞网络中建立和储存记忆,事件和位置记忆被储存在大脑的海马体结构中。为了研究大鼠的记忆,研究人员让七只大鼠在十一个相似房间里跑来跑去。当自由跑动的大鼠在房间里到处寻找巧克力的时候,研究人员记录了海马体CA3位置细胞(place cell)的活性。顾名思义,这些位置细胞在大鼠处于特定位置时才激发。

  研究人员发现,尽管这些房间非常相似,但大鼠仍然为每个环境建立了相互独立的记忆(或地图)。海马体中的CA3位置细胞形成了代表不同环境的激发模式。

  这些独特的激发模式储存在大鼠记忆中,当大鼠第二次进入一个房间时,第一次进入房间形成的空间地图就被重新激活。

  “我们发现这些房间的记忆没有重叠,所有记忆都是完全独立的,”文章的第一作者Charlotte Alme说。“这说明大脑有着非常强的储存能力,能够为不同位置建立独特的记忆或地图。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区别非常类似的记忆,不会产生混淆。”

  这一发现也解释了“位置记忆法”的作用机制。这种特殊的记忆技巧是指,将想要记住的东西与非常熟悉的地点联系起来。举例来说,你可以在脑海里把不同记忆放在家里的不同房间,想象自己走进各个房间就能更容易的回忆起你需要记住的东西。

  “我们的研究显示,大鼠的大脑对每一个地点都会生成一张地图(人类很可能也是这样),”她说。“每个地点都代表着独特的地图或记忆,正因为有这么多不同的地图,我们才能记得并区分许多相似的地点。”

  这项研究的领导者是今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获得者Moser夫妇。May-Britt Moser在十二月七日的诺贝尔主题演讲中就曾提到这项研究,她认为这些发现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情景记忆或者自传式经历(autobiographical experience)形成的记忆。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