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用上电到用好电”--赣南一户农家的“用电史”

新华网南昌4月25日电,“供电、供电、供电……”6年前的江西赣州市崇义县横水镇上营村,谢鹏在自家屋后的墙壁上一笔一画地写下这6个字,稚幼的笔迹显示出这个6岁孩童心中最深的渴望:什么时候才能时时刻刻用上电?

    那时懵懂的谢鹏刚学会写字,却对每逢打雷就停电的夜晚印象深刻。“只要碰上雷雨天,家里就会停电,电灯亮不了,电热毯开不了,连最喜欢看的电视也看不了……”谢鹏回想起当时停电的情景历历在目。

    与谢鹏“用好电”的心愿相比,在他的父亲——今年40岁的谢水阳记忆里,儿时的梦想是“用上电”。“30年前,全村甚至全镇都没几户人家有电用,村里是上世纪80年代才架起电线通上了电。”谢水阳说。

    在谢水阳“用上电”的梦想实现后,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家用电器日益普及,农村用电负荷日益增长,用电量不匹配问题逐渐凸显,电压不稳、跳闸等情况时常发生,农民对用电的要求也从“用上电”变为“用好电”。

    为了达成谢鹏们“用好电”的梦想,我国于1998年启动大规模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江西省自1999年起,10年间投入140多亿元用于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不断打造更加安全可靠的农村电网,受惠农民数以千万计。

    其中,就包括谢水阳和谢鹏所在的上营村。在1999年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中,当地电力部门除在村里增设了3个变压器外,还解决了网架剥落问题,并把输电线径由10平方毫米换为35平方毫米,使电压更稳定;2009年起,江西又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启动,上营村变压器由原先的4台增加到6台,输电线径由35平方毫米改为120平方毫米,村内2000多位村民的日常用电得到了进一步保障。30年里,谢水阳“用上电”、谢鹏“用好电”的梦想双双实现。

    “现在一天到晚都有电,再也不用担心做作业做到一半没电了。”今年5年级的谢鹏高兴地说。对于稳定供电的好处,务农近半生的谢水阳感受到的改变不仅限于生活,还有攸关一家老小吃喝来源的生产方面。

    曾经有钱买电器却没法用电让他很是苦恼。“原来的电压连家里的榨油机都带不动,买了就跟白买一样。”谢水阳说着,眼神落在了后院里的那台榨油机上,这个大家伙1993年被谢水阳“咬了咬牙”花8000多元买回来,之后7年一直在角落里“落灰”。

    “经过两轮电网改造后,不仅榨油机能用了,家里其他电器即使同时打开都没问题。”谢水阳说,通过榨油机榨出的茶油能让家里每年增收1万多元。记者看到,他家除去两台电视机、一台洗衣机和一台榨油机,去年还花7000多元添置了一台冰箱。“那也是因为电压稳了,才敢买这些‘大家伙’。”谢水阳笑呵呵地说。

    今年江西省将再投20亿元对农村电网进行改造升级。通过这一轮的农网改造升级,预计2012年底将全面消除江西2010年普查发现的低电压用户,全面解决农村电网供电能力不足、供电“卡脖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