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华大基因:全球基因研究的领跑者“弯道超车”的创新动力

2016.2.22

  开栏的话 当今时代,科技的较量早已超越了国家疆域的范围。而在全球竞争的视野中,一批中国企业和机构渐成亮点:他们或通过刻苦攻关突破关键技术,在市场中独步天下;或以“国际并购+自主创新”双轮驱动,成为后来居上的业界先锋;或从行业全面下滑的环境中优雅转身,在新兴领域中闯出一片晴空……本报从今天起开设《“弯道超车”的创新动力》栏目,通过对其中佼佼者的报道,为您解析我国科技行业飞速发展的精彩与奥秘。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曾不无得意地说:“新中国的科学研究,一直扮演着追赶者的角色。但在基因研究的马拉松比赛中,华大基因处于第一梯队,时不时还能领跑。”

  事实证明,汪建并非自负。

  去年12月17日,自然出版集团发表《2015中国自然出版指数》增刊,分析了中国2012年至2014年期间的科研产出情况之后指出,中国的高质量科研产出已跃居全球第二,而华大基因在《自然》和《科学》的发表指数中居全国第三。

  很多创新企业都有ZL墙,而在华大基因除了ZL墙,还有论文墙。截至目前,他们发表论文超过1355篇,有1258篇被SCI收录,其中213篇发表于《自然》《科学》《细胞》《新英格兰医学》国际四大顶尖学术期刊。更让人刮目的是,这些文章的平均引用率达到61次/篇,而全国是6.51次/篇,全球是9.8次/篇。

  美国前总统戈尔在其著作《未来:改变全球的六大驱动力》中多次提到华大基因,预言其基因数据产出量将超过全美的总和,赞誉其为中国崛起的代表。

  华大基因的学术为什么那么牛?华大基因执行副总裁朱岩梅说:“我们遵循了科学规律,从最基础的测序开始,积累海量数据,以强大的分析处理能力探究生命的奥秘。创新从不急功近利,让华大基因一直走在国际基因科学的前沿。”

  学术的卓越为产业发力积聚了势能。

  到美国收购上市公司,在国内已启动IPO,各路资本蜂拥而至。华大基因的产业链和布局都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涵盖工、农、医,涉及高端制造、现代农业、精准医学。

  2013年,华大基因收购美国上市公司CG,实现基因测序上下游产业链的闭环。2015年推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通量测序系统“超级测序仪”及桌面化测序系统。不仅可以“一键测序”,还可在24小时内完成从DNA样本到数据分析结果的全过程,个人基因组检测精度达99.99%,领先国际水平。他们的目标是“将测序仪的价格做到更低,让县级医院、乡镇诊所都能用得起”。

  华大基因构建了基因检测行业的生态系统,应用于精准医疗、农业等领域,推动以基因作为支撑的生命科学、生物产业甚至生命经济发展。华大基因一年的数据产生量就高达20PB,相当于超过3000个国家图书馆的数据总量,是真正的大数据行业。仅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华大基因与60余个国家的2000多家医疗机构,已完成近70万例。

  “如果对整个国家,对整个社会有效益、有帮助的话,它自然就会有经济效益。”这是华大基因信奉的真理。

  格局决定了创新空间。

  起初,华大基因不过是一家寄居一隅的小民营机构。可是,他们代表中国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名正言顺地组建了国家基因库、信心满满地搭建了全球最大的基因组平台、造福人类……

  朱岩梅说:“这就是担当就是格局,无此难成大事。”其实,开放和国际化一直是华大基因的DNA。华大基因的诞生就缘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而开放的合作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核心内容。华大基因在全球建立了数十个实验室,向全球输出、共享科学技术和临床基因检测方法,希望对全球的精准医学、控制出生缺陷和肿瘤的早期防治作出中国应有的贡献。目前,华大基因业务已覆盖全球55个国家。

  《自然》增刊“2015自然指数-科研合作”中,首次发布科研合作分值以及全球科研合作情况,华大基因名列全球第一,超越第二名IBM达23%。

  “华大要建全球最大的基因组学平台、生物信息分析平台,在技术上获得一个全世界公认的地位。有了领先的科学技术,还要做一流的产业,通过科学到技术的无缝转化、普及应用,最终造福人类。”这,就是华大基因的创新发展模式。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