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上海空气质量进入“预报”时代

2013.10.11

  今年9月25日,记者在上海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上看到,当日下午4时的空气质量指数(AQI)为54,空气质量为良。预计9月26日夜间,AQI为 25~45,优;27日上午,AQI为30~50,优;27日下午,AQI为40~60,优到良,首要污染物为臭氧。市民张先生兴奋地告诉记者:“新发布的空气质量预报像看天气预报一样,能够让我们提前了解未来24小时空气质量状况,对可能出现的空气污染情况做好准备,尤其是对易感人群,更是方便不少。”

  依据预计浓度值计算AQI

  将AQI预报分3级,适应市民生活作息

  9月1日17时,上海市环保局官网首次挂出了未来24小时的上海空气质量预报。预报显示,上海当天夜间(1日20时至2日早晨6时)空气质量预计为优,空气质量指数AQI预计在20~40;2日早晨6时至中午12时,空气质量预计为优到良,AQI预计在45~65,首要污染物为PM10;2日中午12时至 20时,空气质量预计为优到良,AQI预计在40~60,首要污染物为臭氧。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预报员告诉记者,9月1日预报的次日上午和下午的首要空气污染物是综合参考环境监测历史数据、气象因素等情况做出的预判。

  上海市环境监测部门首先估算出PM10、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等各项污染物的预计浓度值,以此分别计算出预计空气质量分指数,并从各项污染物的预计空气质量分指数中选择最大值确定为预计的AQI,当预计的AQI大于50时,将把预计空气质量分指数最大的污染物确定为预计的首要污染物。

  此外,预报的首要污染物还要考虑气象因素。比如次日上午上海市天气预报将会有4~5级北到东北风,可能会将此前周边地区上空的可吸入颗粒物带入上海市,因此PM10预计会成为次日上午的首要污染物。而随着下午气温升高,日照强度增强,对温度、日照敏感的臭氧浓度便逐渐升高,因此臭氧预计将成为次日下午的首要污染物。

  而根据次日空气质量显示,1日晚间20时至次日早上6时的实时AQI在49~60之间,与此前预报的数据有所出入。

  “形象地讲,这是因为‘衡量’AQI所用的‘标尺’不一样。”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伏晴艳解释说,每天每小时发布的实时AQI是基于24小时相关空气污染物的平均浓度计算出来的,而目前预报的AQI则分为当日夜间、次日上午和次日下午3个时间段,相应AQI的计算是基于10小时、6小时和8小时的相关空气污染物平均浓度。伏晴艳强调,将AQI预报分3段,是为了适应大部分市民的生活作息习惯,让空气质量预报有参考价值。

  “总体而言,首次空气质量预报与实测情况出入不大。” 伏晴艳说。

  据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空气质量首席预报员段玉森介绍,目前上海市空气质量预报的难点主要集中在PM2.5和臭氧两项污染物上。以臭氧为例,一般每天上午 10时至下午14时,如果有持续的高温和高强度日照,臭氧浓度会持续上升。然而一旦出现雷阵雨天气,臭氧浓度就可能急转直下,从而影响空气质量预报的准确性。

  为弥补预报数据与实测数据的出入,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表示将建立健全“订正预报”机制。

  据悉,每天晚间,环境监测部门将会对空气质量预报情况进行再一次判定。如认为预报的空气质量等级、首要污染物等与实测将有重大差异,将争取在次日8时之前,推出“订正预报”,覆盖此前有误差的预报数据,为市民出行提供更准确的空气质量预报。

  空气质量预报的发布,既反映了市民对空气环境持续改善的期盼,也体现出上海市环保部门为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所做的努力。

  历程:从PM100到PM2.5

  设立10个国控点,点位设置和监测方法符合相关要求

  “现在都发布PM2.5预报数据了。想当初,我们监测的只是相当于PM100的TSP(总悬浮颗粒物),变化真是翻天覆地。”卞清根告诉记者。

  1983年上海成立环境监测处后,作为第一批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卞清根就开始从事大气监测工作。其间,大气监测的国控点几次更替,监测对象根据时代需要不断变化,监测仪器也不断更新。

  据卞清根回忆,1982年末,上海、北京、广州成为全国第一批开展大气自动监测的城市。1983年,上海市成立了环境监测处,主要承担水、大气环境质量、土壤、固体废弃物、环境噪声等的环境监测工作。卞清根被分派监测大气环境质量,负责监测的是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TSP。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上海市开始监测可吸入颗粒物(PM10)。之后,又在个别站点开始了对臭氧的监测。

  从2000年开始,上海市在部分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增设PM2.5监测项目,开展了PM2.5的研究和监测试点工作。

  2005年,上海市启动了多点、连续性的试点监测。如今,在上海市最先进的国控点可以监测100多种空气污染因子,位于灵山路的浦东监测站就是这样一个大气复合污染超级监测站。

  “6月27日12时,最近24小时全市PM2.5浓度均值为11.7微克/立方米……”2012年6月27日,上海市环保部门的官方微博“上海环境”发布了这样一条微博。标志着上海市10个国控点(环境空气质量国控自动监测站)的 PM2.5监测数据正式发布,上海环境空气质量指标正式进入了PM2.5时代。

  经环境保护部认定的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 (国控点)共10个,分别为:普陀监测站、卢湾师专附小站、虹口凉城站、杨浦四漂站、静安监测站、徐汇上师大站、浦东川沙站、浦东张江站、浦东监测站、青浦淀山湖站。其中,青浦淀山湖站为清洁对照点,不参与全市整体空气质量水平的评价,其余9个点为评价点。

  那么,上海监测PM2.5的这10个国控点会不会像部分市民担心的那样,是刻意挑选的周边环境特别好的“绿”址?

  记者先后走访了这10个国控点,发现学校、社区文化中心、公司乃至小旅社的楼顶,都有PM2.5的监测点位,点位设置和监测方法符合相关要求,能够代表上海市建成区空气质量的整体水平。

  普陀监测站是最先试点发布PM2.5小时浓度值的两个监测站点之一。工作人员一打开监测室的门,“轰隆隆”巨大的响声扑面而来。由于先行试点发布PM2.5小时浓度值,这里已专门设置了备机,以备突发故障无法修复时可以替换。

  记着看到,监测室大约只有10平方米, “保险箱”就有十几个。普陀监测站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几个“保险箱”分别是PM2.5、PM10、一氧化碳、二氧化硫、臭氧、氮氧化物的监测分析仪,还有3台数据采集仪。

  数据从何而来?顺着“保险箱”往上看,只见3台仪器都连接一根黑色的管道,这根管道一直通往屋顶。工作人员打开另一扇通往天台的门锁,记者小心翼翼爬上简易而陡峭的扶梯后,3个三脚架映入眼帘。

  三脚架上的“双层帽”就是最关键的数据采样头。“双层帽”捕集空气后,由内部的两把“筛子”过滤出细小的PM2.5颗粒,通过管道传送给分析仪器。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3台采样仪分别是针对PM2.5、PM10和一氧化碳等其他污染因子的,其实PM2.5采样头就比PM10的多出中间一把“筛子”。

  据介绍,作为灰霾监测试点城市,上海市PM2.5监测除了24个自动监测站外,还有两个手工监测点。其中,一个位于中心城区,在浦东的“超级站”内;另一个位于郊区,在原南汇滨海。

  据悉,上海还将在郊区再建立一座环境空气质量超级监测站。手工采集的样品被用来进行PM2.5化学成分分析,为研究灰霾成因做准备。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