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本打算只种两垄‘不施药’的玉米供自家吃,后来觉得,不能只顾自己,要让买咱粮食的人也吃着放心。”记者走进河北省徐水县东街村,发现勾树敏家很热闹,总有远道而来的客人前来采购玉米和玉米加工品。去年,她以“供自家食用的标准”,种了17亩有机玉米。今年,她创建的绿泉农作物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也全部按相同标准种了70亩有机粮食。

  不用药物泡种浸种,耩地用的底肥全部是鸡粪、羊粪等有机肥料,追肥用的是价格不菲的芝麻酱,全靠人工除草、手工剥玉米粒。据勾树敏介绍,她种植的“原生态”玉米生长期为130天左右,比当地普通玉米生长期长30到50
天,亩产500公斤左右,仅有机肥、芝麻酱和人工除草每亩就多投入近200元,种植前期投入也高于普通玉米。

  高成本的“原生态”玉米销路如何?之前连勾树敏自己都犯嘀咕。刚开始人们不认可,价也低,玉米收回家后,她用籽粒中最精华部分加工成玉米糁供周围人尝鲜,色黄味浓,大家一尝确实不一般。于是,有几位县城的老年人闻讯赶来,以每斤2.5元的价格每人买走几十斤。一传十、十传百,之后以每公斤高出普通玉米2元左右的价格打入超市,来自北京的“原生态”玉米订单一张接一张,3000多公斤“宝贝”玉米很快就处理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