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7月4~5日在北京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生物质能大会上了解到,我国在生物质能多样化利用方面已经取得较大进展,技术基础已经具备。随着创新机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生物质能规模化发展即将提速。

  据了解,我国的生物质能源研发虽然起步较晚,但已拥有相当的技术积累和支撑,技术水平基本与国外相当。以非粮燃料乙醇为例,我国利用薯类、甜高粱、小桐子等非粮作物/植物生产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技术已进入示范阶段。其中,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曲音波教授等开发的玉米芯废渣制备纤维素乙醇技术,使纤维素乙醇生产成本接近了粮食乙醇。在该技术基础上,山东龙力公司率先在国际上建成了3000吨/年玉米芯纤维素乙醇的中试装置和万吨级示范装置,5万吨/年纤维燃料乙醇项目也已获发改委核准。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孙永安指出,我国生物质能多样化利用已经取得较大进展,生物质发电、液体燃料、燃气、成型燃料等多种利用方式并举,技术不断进步,呈现出规模化发展的良好势头。但与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产业相比,我国生物质能产业规模还较小,在产业、技术和市场方面蕴藏着极大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