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小儿推拿自明末清初形成体系 亟待规范化标准化

2011.2.17
  中医推拿疗法是中医最古老、最有特色、具有明显优势的学科之一。而小儿推拿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明末清初形成体系以来,为儿童的身体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它以安全、有效、简便、无痛苦、副作用小和患儿乐于接受为特点,深受欢迎。

  数百年来,许多医家为其发展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丰富了小儿推拿的内涵,对小儿推拿的发展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不同学术流派所产生的不同观点也为小儿推拿带来了一些混淆不清的内容,使其发展受到制约。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与临床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目前小儿推拿缺乏统一规范标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小儿推拿的常用腧穴定位、手法名称、操作方法、推拿处方等方面。

  如:一个穴位有多个名称,一个穴位名称存在多个位置,一个穴位有多种操作方法名称,一种操作方法名称又可有多种操作形式等。笔者现结合实例探讨一下小儿推拿标准化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学术交流和发展

  目前在学术交流上(特别是论文报告中)常常只是单纯指出某穴位,某推拿操作方法,而不明确地指出该穴位的具体位置及操作方法。例如脾经穴就有两个位置:即拇指末节螺纹面和拇指桡侧缘指端至指根;而且补脾经的操作方法就有三种。这两个位置,三种操作方法,在文字表述上均为脾经穴,补脾经,但临床中到底是指那一个具体位置和方法则表述不清,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

  又如在推拿操作方法的补泻问题上,一般观点认为轻手法为补,重手法为泻。可轻应到何种程度,重又应重到何种程度,缺乏统一认识。我们曾经做过一些相关的调查,有部分人认为300~500克的压力为轻手法,属于补法;而600~8000克压力为重手法,属于泻法;也有人认为200克以内的压力为轻手法,属于补法;而超过300克压力则为重手法。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采用400克压力的手法在穴位上进行操作,到底应视为补法还是泻法,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解释。这种混乱不利于小儿推拿健康发展。

  早在2000年在苏州举办的首届全国小儿推拿学术经验交流会上,部分委员就提出了小儿推拿标准化的问题,赢得了全体委员的一致赞同。但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仍没有付诸实施。如果能尽早解决小儿推拿中的一些含糊不清的问题,研究制定出小儿推拿的规范化标准,势必会为小儿推拿的学术交流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有利于教学和推广普及

  笔者认为,小儿推拿疗法符合当今世界医学发展的方向,应该普及全国、走向世界。但目前国内外受过正规专业训练并具有一定水平的医务人员十分匮乏,亟待大力培养以满足医疗发展需求。据粗略统计,目前国内东南沿海一带的小儿推拿疗法开展得比较普遍,多数中医医院设有小儿推拿科或诊室。而内陆地区则相对薄弱,仅在比较大的中医院开设了小儿推拿诊室或小儿推拿科;有些边远山区甚至还是空白。所以亟待通过多种途径加以发展。

  那么,在发展和推广普及的过程中,就必须重视小儿推拿中现存的学术观点不严谨或表述不清的问题。

  笔者曾经使用过多种版本的教材,问题多多。如1973年版的全国首版《推拿学》统编教材出现了只介绍一个穴位位置,但介绍二种穴位操作方法的问题。后来的高校五版《推拿学》教材原封不动地照抄了这段文字。让教师和学生无所适从。也使笔者深切地体会到规范严谨的科学标准的重要性。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