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注胶”食品何以流向餐桌?

2015.7.28

  日前温州市民郑女士在市场买了3只大虾,发现大虾体内竟被注射了不明胶状物。

   之所以各种“注”法层出不穷,且大有后浪推前浪之势,不外乎指向一个“利”字。不可否认,经“注胶美容”的食品,提升了卖相,消费者被表象所迷惑。这并非食品“美容伎俩”的第一次大显身手,类似工业双氧水美白法、硫磺熏蒸法、注水加重,在食品领域屡见不鲜。

   假如认为“注胶”是为迎合消费者的癖好,显然是打错了板子。事实上,消费者所能获取的信息相当有限,即便有了专业提醒,仍然不能保证火眼金睛。当“以貌取食”这一消费者的合理心态被再次滥用,甚至不惜以违规手法来欺骗消费者,令人难以容忍。

   存在欺诈与食品安全隐患的“注胶”食品之所以公然上市,背后的经济利益无疑是最大推手,其始作俑者、相关销售链条不可能对这一潜规则毫不知情。

   “注胶虾”们大行其道,更多暴露的是商业诚信与伦理的失范。而好的商业伦理,并不会自发形成,需要有促其生长的土壤,这就离不开必要的外部监督与严格的司法监管。还有多少“注胶”食品潜入市场、流向餐桌?唯有当任何违规行为都承受远高于收益的代价时,“注胶虾”们才不会屡屡跳梁出场。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