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80后美女博导:做居里夫人那样的科学家

2015.9.25

   那晚的采访约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校门外一家安静的咖啡馆。灯光暖黄,低吟的歌声在若有若无间荡漾。

  “你好,我是余倩。”这位款款而至的年轻女科学家留着披肩长发,一身剪裁合体的蓝旗袍,胸前挂着一串黑曜石坠链,左手腕悬了一只翡翠镯子。她站在那里微微笑着,宛若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民国女学者穿梭时空来到了现在。

  松藻矿区 小时候是假小子

  从某个角度看过去,内秀的余倩眼神里有种隐隐的倔强,跟影星汤唯有几分神似。

  余倩的青少年时光都留在了綦江松藻矿务局厂区。“那里远离重庆主城,厂矿周围是大山,连片的苍翠森林,空气很清新。直到现在,我最爱的活动就是爬山。”但在父母看来,女孩子爱去户外爬山的行为有些“野”。

  在松藻矿区子弟校,“假小子”余倩也让老师有些头疼,除了学习不错外,她完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直到现在,有些老师说起我,还是那个调皮的姑娘。”

  得益于家族浓厚的文化氛围,余倩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爸毕业于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在矿上是工程师,家里藏书很多,尤其是科技方面的,这慢慢在心里埋下了当科学家的种子。”

  巴蜀中学 学会在竞争中生存

  初中获得了物理奥赛全国二等奖,余倩得到巴蜀中学的垂青。15岁时,她告别松藻老家,只身来到主城求学。

  余倩说,巴蜀中学2002级有14个理科班,分为清北班、尖子班和平行班,每次考试都会按名次淘汰滚动,“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下,我觉得想清楚自己想做啥比硬着头皮去冲锋更重要,我的底线是不掉队就好。”

  余倩认为,成绩好的人分为两种。“不用学习就很厉害的那是天才,剩下的都是凡人,要么是百分百努力保持优秀,要么是七成努力+三成技巧,我是后者。”

  西安交大 发表该校首篇NATURE

  因为喜欢十三朝古都深厚的积淀,余倩报考了西安交大;又因为招生简章上“材料学”专业排在第一,她误打误撞进了这个相对生僻的学科领域。“材料学属于实用性很强的基础工科,进校后我才知道它是西交大的王牌专业。”余倩说,她的兴趣逐渐集中于材料结构与性能表征领域。

  保研后,余倩在导师孙军教授、肖林教授等专家指导下,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李巨教授、丹麦瑞瑟国家实验室黄晓旭博士合作,他们发现了单晶体外观尺寸对其孪晶变形行为的强烈影响,以及相应材料力学性能的显著变化。此项结果发表在2010年1月21日出版的Nature杂志上。这也是西安交大建校以来首篇Nature研究成果。

  说起这个创纪录的成绩,余倩说,这还得感谢她骨子里重庆人要强的个性,“整个研究生三年我基本都在做这项研究,几千万的经费投入,一小时两千块的试验成本,然而前两年几乎没有进展。”原本有六七个研究生的实验小组,到后来只剩下余倩一个,最后总算获得了成功。”

  西交大毕业后,余倩接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全奖offer去了西海岸,并于2012年拿到PHD,之后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电镜中心和伯克利等科研机构做博士后研究,2014年入选中组部第五批“青年千人计划”,并加入浙江大学电镜中心回国。

  不管从事什么行业,最重要是内心的快乐。当你失败了99次,请你做第100次尝试;假如你已经失败了100次,那就请开始第101次的努力。”

  人物

  余倩,1984年6月出生于重庆綦江,2002年至2009年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其间完成的科研论文发表于2010年1月21日Nature杂志,这也是西交大建校以来首篇NATURE成果。2012年12月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PHD,2014年入选中组部第五批“青年千人计划”,成为浙江大学电镜中心特聘研究员,并承担博士生导师工作。

  对话

  做居里夫人那样的科学家

  重庆晨报:回首这十几年的科研路,你会不会觉得孤独和辛苦?

  余倩:客观的说,在实验室一次次遭遇失败,有时会有挫折感,但这只会让我愈挫愈勇。我小时候偷偷翻看过《居里夫人传》,那会儿就立志要成为她那样的科学家。在科研领域,我还只是一个刚入门的研究者,这些小挫折与居里夫人当年相比,不算什么。

  重庆晨报:离开家乡这么多年,你对家乡还有何印象?

  余倩:我是18岁离开重庆的,但在我心中,从未真正离开过家乡。每次回重庆,第一件事就是去吃重庆老火锅和重庆的小面。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