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合并慈铭体检 “健康产业并购之王”俞熔谈并购背后的逻辑

2016.11.01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出台,大健康领域持续升温。

  作为国内最大的专业体检及医疗服务集团,美年大健康(以下简称美年)的发展壮大始终伴随着资本力量和一系列并购整合。

  推动美年董事长俞熔发起一系列并购整合的背后,除了资本,还有一种紧迫感。“BAT也有渠道进入健康领域,而三年里就可以发生很多事情。如果现在不整合,就会错过一个最好的黄金机会。”俞熔说,以产业发展的四个阶段来衡量,国内的健康体检行业还在第二个阶段,也就是爬坡的阶段。未来五到十年,这个市场仍会保持高速成长。

  10月30日,俞熔做客《中国企业家》推出的“对话领袖-大健康系列”活动,讲述了美年如何用专业和资本的力量登陆A股、成为专业体检龙头背后的故事。

  1993年从上海交通大学通信工程系毕业后,俞熔一直待在房地产和金融行业。1995年他认识了原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院长林发雄,林发雄目前也是美年大健康的首席医疗顾问。林发雄鼓励俞熔往医疗方向转型,并介绍了一些医疗圈的朋友。“当然我对产业发展的看法还比较朦胧,但逐渐对这个行业产生了兴趣。”俞熔说,这位忘年交是他职业发展中很重要的领路人。

  2004年,俞熔成立美年健康,从这个时候开始,俞熔对体检行业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但刚开始他并没考虑到未来巨大的平台价值。在国内体检市场,公立医院占据了主体。根据第三方市场研究公司Frost & Sullivan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的体检市场整体规模749亿元人民币,其中约有5000家公立医院提供体检服务,占了82.9%的市场,第三方(私营)的专业体检机构大约有500家,市场规模约为127亿,占17.1%。

  市场集中度低的行业状态为资本并购提供了机遇。2011年,美年健康与大健康合并,更名为美年大健康;2012年,美年收购深圳瑞格尔,填补了美年在华南地区的空白;2014年,位列行业前三强的慈铭IPO受阻后,美年与慈铭签订合并协议,分两批并购慈铭股份;2015年,美年借壳江苏三友上市——高达14次并购使美年获得了规模优势,并将市场逐步扩展至全国;今年7月,美年收购了境外公司新新健康100%股权,间接控股了京沪两地的美兆体检。美年曾表示,依托慈铭奥亚和美兆两大高端品牌,公司未来将在重点城市推出更专业的高端体检和综合医疗服务。

  从并购格局来看,美年的并购主要分为三块:同业并购,例如与慈铭的合作;跨界并购,利用健康体检的入口平台优势,并购口腔、眼科等下游医疗服务,特别是专科的医疗服务领域;第三块则是与上下游业态息息相关的产业链并购,例如分子诊断和基因检测等技术,美年去年投资了一家胃镜胶囊机器人公司。俞熔希望美年未来的收入组成中,纯体检收入比例不断降低,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以及其他增值服务的收入则不断加大。

  体检只是前端采集数据和基础服务,整合行业之后,每个赛道都能诞生很牛的企业。“重要的是抓住时间窗口,把新的赛道和新的领域生态建起来。”俞熔对《中国企业家》表示,美年参股了基因测序公司美因健康和数据管理公司好卓数据,还与远程影像诊断公司大象医疗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

  在健康体检行业这个高速增长的市场中,有着大量金矿般的健康数据,这也是预防医学的入口,入口背后则是许多极具潜力的赛道。健康体检大到一定程度,本身就是一个超级孵化器。“全世界医疗行业都有这样一种感受,即预防网络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称之为产业端口前移。”俞熔说。

  以下为分享会的现场问答环节:

  问:2011年,美年和大健康合并,当时也没有做尽调,当时你是怎么想的?因为有时候我们面临这样的选择时,往往难以做出抉择。

  俞熔:有一定的偶然性,更多的是双方创始人的信任和价值观趋同,客观地来讲,当两个体量差不多的公司,如果按往常的商业谈判,很难谈成,因为两边都会想,如果谈不成你把我机密搞走了,其实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情况。两个竞争对手,如果不能在最短时间内达成一致,这件事很容易就黄掉了。越是体量相当的整合,越是要快,过多的繁文缛节会消耗信任,因为各种杂音都是有的。

  问:体外的资产做到一定规模后,盈利和收入都会有一定增长,企业做大之后资本运作是一个怎么样的考量?是注入上市公司体内还是在体外单独运作?

  俞熔:首先看协同性,与健康体检领域协同性越好的应该越早注入上市公司体内,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逻辑。创新的服务之所以先放在外面,主要有两个考量,第一,项目前期需要承受亏损,这必须考虑资本市场的忍受力。第二,最主要的是团队激励的问题,在体外才能把创新的事情做起来,以前也尝试在上市公司里设立一个事业部专门做创新产品,后来发现不太理想,激励和内部平衡很难做。

  未来的核心赛道,协同性好的注入上市公司,外围赛道,有助于巩固护城河的则可以独立发展。要根据行业细分领域的发展来制定,外部有保护伞,核心的东西要进来。今年年初,我在全国干部大会上,给美年制定的目标就是做万亿市值的企业。

  问:美年大健康在发展过程中的转折点是什么?

  俞熔:09年的时候,我们其实还蛮多元化的,即使在医疗领域,也没有完全专注在健康体检,那时候的感觉就是,觉得自己很强大很专业,什么都懂,什么都能干,过往投资的业绩也不错,更加驱动了要多元化投资的想法。当时有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有一个非常好的企业家朋友提醒我:要专注,你所在的行业是不是已经做到第一了,如果做到第一了,你的位置巩固吗?我一听就懵了,再一想就特别清醒了。

  所以从09年开始,我们开始专注,集中精力办一件大事。事实上,如果没想清楚”专注“这件事情,一定没有美年大健康的今天。

  问:收购整合并不简单,纵观所有案例,都是失败的多,成功的少,美年如何保持过去所有的并购都能成功整合?

  俞熔:我觉得并购的成功有一定运气的成分,我不认为所有的逻辑都是完全理性,事后可以作科学分析的,但当中也有规律可循。最后决定加入我们组织的这些创始人,有一些共性,从业时间长,从不多元化,而是专注做这件事,发自内心地热爱健康产业。我们所有的合并都没有比竞争对手出价更高。更多还是价值观的认可。本来创业就很辛苦,找到一个可以信任的搭档也很好。

  价值观的认同可以保证基本的信任,后面的合作主要还是靠制度的保障:激励到位,员工层面尽可能达到公平的文化,包括制度安排和人事安排。

  我最近看阿里腾讯的二季报,很受触动,那么大的公司还能保持高速增长,这里面其实主要是生态的力量。我们不能停下来,一旦停下来资本就会对你产生责备。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有生态的能力。美年有可能具备生态的能力,当你入口持续做大了之后,我们在这过程中能帮助合作伙伴去成长,第二,不同要素之间的协同性能迸发很大的能量,大家一起成长,这个平台的价值就在于很多企业一起成长,互相成就。这是我们逐渐想明白和未来想发力的方向。

  问:过去体检行业三强鼎力:慈铭,美年大健康以及爱康国宾。慈铭选择国内上市,最后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上成,爱康国宾选择去纳斯达克,而您选择了借壳,为什么当时选择借壳上市,而不是去海外上市?

  俞熔:面对资本市场我们有很多困惑,谁都不是专家,我只能说我们在当时的情境下做出的决定比较果断,事后证明结果还不错,就是这样。其实当时我们也面临多重选择:香港,海外和A股,当时也在A股也准备排着队,三年后也能上,但三年后一定不是现在的格局。

  为什么果断借壳是有一个契机,这个机会是稍纵即逝的。缩短上市时间源自我对时间窗口的紧迫感,时机很重要,身边很多成功的案例其实就是踩对了点,该作正确选择的时候做了。

  当时我内心有一种压迫感,考虑问题的方向是:如果早三个月,早一年会有什么格局?当时内部也有一些讨论,因为借壳的成本也蛮高的,也经历过挣扎,有过争吵,在这个时间点上必须有一个果断的判断和定位,没有人能预测未来,当时我的选择很简单:我要时间。这一点是我们的核心思考。

  为什么没有选择海外,是因为我们观察,海外对体检行业的理解与国内不一样,而国内医疗服务公司是稀缺的。这又是一个逻辑,我觉得我们应该成为稀缺标的中的一员。

  问:慈铭IPO搁浅一年后正式并入美年大健康的上市轨道,当时其实也有多家机构在“追”慈铭,包括保险公司,为什么慈铭没有选择钱更多的保险公司,而选择了美年健康?

  俞熔:非常简单,主要有两点,首先我非常敬佩韩博士的格局,她是行业的引领者,她制定了标准,就是她把专业的体检提升到了一个高度;第二点,她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希望去做一些行业推动整合,对整个行业提升有价值的事情,所以为什么没有选择别的路径,因为她觉得健康体检面临一个二次升级的过程,在这个时间点上,她更希望营造强强联合,对行业提升带来价值的事情,那时候她忽略了个人的感受,因为外部给了她很大的压力,从内心来讲,她首先想到的是行业,其次是企业。

  问:你能畅想一下未来十年以后美年是什么样的公司吗?

  俞熔:野心稍稍大一点,从两个维度来衡量美年未来的使命和目标,从医疗服务来讲,我们希望做成像美国凯撒医疗(注:指美国加州的凯撒医疗,融合保险和医院于一体,在全美有950万会员和38家医院)这样的,有庞大的医疗服务体系,从而形成闭环。

  另外一个大数据的角度来讲,我们希望学习亚马逊,它不仅做电商,云计算做的很好,我们希望在平台上,使数据流量在科技最前沿构筑壁垒,帮助更多优秀的行业伙伴一起成长。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