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对待食品安全问题应该如履薄冰

2013.7.15

  最近,一份关于食品安全的研究报告令国内多方躁动起来。英国经济学人智库近日发布《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报告给出总排名和分类排名:发达国家继续占据排名的前25%,美国排第一。中国在107个国家中居42.应该说,报告在分析方面的科学性是值得信赖的,不过,无论是哪国,对待食品安全并不应持有一种自满心态。

  国内居民对待食品越来越谨慎,因为数据与现实常有较大差距。以农产品为例,公布的农产品合格率通常很高,但人们的疑虑情绪犹存。譬如,农业部相关报告显示,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均在96%以上,畜禽产品合格率更高达99%.但超过50%的消费者认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严重,且一旦出现食安事件,近半数消费者会立即以脚投票停止购买,并转告亲友。

  这种状况非常不利于国内对食品安全整体状况的改善,我国食品领域的一些安全问题,解决之道主要在于重建信任。显然,一些曾经令人悲愤的食品安全事件伤害了很多人,比如奶粉业等。并且,一些企业出现疑似食品安全问题时,企业与消费者各执一词,而裁判者的默不作声令人们更加迷惑,最终选择"以脚投票".对食安方面的信息,公众应具有知情权,这既包括那些有问题的企业生产了哪些不合格的产品,也包括水、空气以及土壤污染的相关数据,因为很多食品的生产与后者息息相关。但至今人们仍在期待这些数据的采集与公布。

  坦白说,食安问题是全世界各国都面临的问题,没有绝对的安全,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食品天生就安全。欧美很多国家在发展的最初都面临了严重的食安问题,相关法规的出台经历了社会多方博弈,从而确立了良好而完备的监管食品安全的规则。美国的各项食品安全标准完善几乎用了上百年,而现时人们与政府在这个规则的确立上还未止步,而且越来越精细,精细到了比如反式脂肪是否可添加在食品中这样的话题都在考虑立法。无疑,食品安全问题是全人类的问题,但是各国又可通过一个良好设计的制度与非常有力的执行力来监管食品生产与销售。我们也应在完善各种食品生产标准上做出更大的努力。

  当然,拥有这些生产标准及法律法规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在一些食品添加标准方面,我国的标准还严格于一些发达国家。但最终决定食品安全好坏的是监管的意识以及执行力。是令食品安全问题让位于经济发展,还是把食品安全置于首位?这是需要深思,并必须迅速做出取舍的问题,因为我们的环境和居民健康不能再透支。

  由此可见,除主动监管外,食品安全最终也需自下而上的监督,这种监督必须是来自公众强有力的监督,食品安全的整体状况才能改善,比如,公众的集体诉讼权利应该被积极地给予支持,为其创造各种便利条件,即使是发展中国家有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漠视公众的集体诉讼权利。否则,一些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利益连结,便会令公众倍感无力以及失去信心。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