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为抗病毒药物设计提供新靶点

2016.1.15

  所有已知病毒传播链全部终结

  ■世界卫生组织1月14日在日内瓦宣布,利比里亚复燃的埃博拉疫情已于14日结束,目前所有已知的埃博拉病毒传播链在西非地区全部终结。根据世卫组织规定,超过42天没有新增埃博拉病例即可宣告疫情结束。利比里亚曾于去年5月首次宣布埃博拉疫情结束,但随后埃博拉病毒两次在该国出现。14日距离该国最后一例确诊病例两次检测呈阴性已过去42天

  战胜疫情,中国发挥重要作用

  ■在西非抗击埃博拉疫情进程中,中国是全球提供援助最早的国家之一,向相关疫情国家提供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世卫组织应急风险管理和人道主义应对司司长里克·布伦南14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感谢中国援助资金与物资,大量派遣医护人员和专家,他们在治疗患者、调查病例与追踪接触对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京时间今天凌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福院士研究团队的文章“埃博拉病毒糖蛋白结合内吞体受体NPC1的分子机制”,从分子水平阐释了一种新的病毒膜融合激发机制(第五种机制),这种新型机制与之前病毒学家们熟知的四种病毒膜融合激发机制都大为不同,成为近年来国际病毒学领域的一大突破;该研究为抗病毒药物设计提供了新靶点。

  来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研究团队的王寒、施一、宋健、齐建勋是该篇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高福院士为本文通讯作者,其中年龄最小的宋健1993年出生,还不满23岁。该研究加深了人们对埃博拉病毒入侵机制的认识,为应对埃博拉病毒病疫情及防控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2014年,埃博拉疫情在西非爆发,中国政府派出首批62名工作人员组成移动实验室检测队出征塞拉利昂,高福受命任中国CDC实验室检测队前方工作组副组长,主要负责与国际组织的沟通、外联等工作。其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行走在塞拉利昂大地上”的现场工作纪实文章,并随后在《自然》杂志上发表埃博拉病毒基因进化重大研究成果。

  “帮助非洲兄弟抗击埃博拉病毒是中国政治外交的重大成就,中国走在了全世界前面。”高福院士说,“在整个抗击埃博拉过程中,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并实现了‘零感染’。”

  事实上早在2011年,高福和他的团队就开始对包括埃博拉病毒在内的“囊膜病毒”开展基础研究。之所以能在近两年取得突破,高福将主要原因总结为两点:一是在非洲亲身经历了疾病带给人类的痛苦和吞噬生命的残酷,给我们团队巨大的勇气和动力;二是上海光源等一批国家大科学装置的兴建,为科研和实验提供了基础。高院士说:“以前我们的口号是与国际接轨,但所谓接轨最多的就是跟在别人后面。作为GDP世界第二的大国,应该要‘生产火车头’,拥有一些世界领先的成果,这些都离不开科研基础设施和大科学装置的建设。目前符合埃博拉病毒等级的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全国只有在武汉的唯一一家,力量仍需继续加强。”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