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绝缘体相变(MIT)是体现电子关联的典型宏观表现,其背后往往蕴藏着非常丰富的物理内涵,因此是强关联电子体系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引起MIT的机制多样,包括Mott相变(电子间的库伦相互作用造成半满能带打开带隙)、Anderson局域化(无序杂质造成传导电子的局域化)、Peierls相变(在准一维金属体系中由于晶格畸变造成平移对称性降低而打开带隙)等。除此以外,在上世纪50年代J. C. Slater还提出一种完全由三维反铁磁序造成的MIT,即在具有半填充的金属体系中,当发生三维反铁磁序时会降低平移对称性,在能带布里渊区的中心打开带隙,形成Slater绝缘体,如图1所示。尽管Mott绝缘体通常也会出现反铁磁序,但是Mott相变与磁有序的形成无直接关系,而Slater绝缘体则完全是由于形成反铁磁序造成的。因此,判断Slater绝缘体的两个典型特征是:(i)反铁磁序的同时伴随发生MIT,(ii)MIT为二级连续相变。尽管Slater-MIT机制的提出已有半个世纪以上,但是在实际材料体系中发现Slater绝缘体的例子却屈指可数,可能的材料体系包括焦绿石Cd2Os2O7, Nd2Ir2O7和钙钛矿NaOsO3。值得一提的是,NaOsO3单晶是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石友国最先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