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农村环境整治须破资金瓶颈

2013.11.13

  南茅运河绵延百里,纵贯湖南省益阳市南县,是沿线居民最重要的生活用水来源,也是我国仅次于京杭大运河的第二大人工运河。放眼望去,河岸两边是一排排干净整洁的房屋,清一色的白墙灰瓦。

  家住南茅运河岸边的杨超群老人正坐在家中剥棉花,他告诉记者,以前屋前屋后都是杂草,鸡鸭到处跑,污水满地流,可以用“一团糟”来形容,现在环境好多了。杨超群带记者参观了屋后新建的一个化粪池,“有了它,再也不会污水到处流了”。

  杨超群只是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千千万万的受益人之一。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从2009年开始实行,取得了明显成效。随着整治行动的推开,资金方面存在的问题凸显出来。最近记者走访了湖南省的一些县市,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调研。

  资金不足为哪般?

  国家投入有限,地方配套能力不一,管理办法不完善

  湖南省2010年被环境保护部列入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建设试点省,从2010年开始连续3年,中央财政支持湖南省农村环境治理资金7.5亿元,湖南省财政配套3亿元、地方财政配套4.5亿元,总共投入15亿元,用以解决农村环境问题。

  “湖南第一县”长沙县去年在“全国百强县”中排名第13位。2010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1亿元,其中中央和省级用于财政专项资金7800万元,市、县配套3200万元。长沙县生态办副主任谢志宏说,以往投入资金比例为中央50%、省20%、市(县、区)30%。今年开始这一比例将对调,即中央和省 30%,市(县、区)配套70%。“由于市里只分担很少一部分,县里压力非常大,而且2013年的治理资金至今仍未下拨。”谢志宏说。

  “另一个困难在于,今年开始不允许社会资金进入,没有办法融资,好在长沙县配套能力强,勉强能做下去,但终归不是长久之计。”谢志宏说。湖南省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县尚且感到“压力很大”,其他经济条件次于长沙县的县区,资金困难自不待言。据了解,有的国家级贫困县因为拿不出相应的配套资金,不得不放弃申报项目。

  资金下拨之后使用效率如何呢?记者在调研中发现,资金使用、管理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

  有人反映资金使用规定得太死。文件规定,专项资金只能用于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和畜禽养殖污染整治4方面的工程,且对每一部分分配比例做了规定,而各地情况不一,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的资金分配方式难免过于僵化。

  此外,整治办、环保局相关部门经常去地方检查项目进展情况会产生费用,招投标过程中也需要费用,但这些都不包含在项目资金内,需要地方财政支出,加重了基层环保部门的负担。

  农村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面多,资金投入需求量大。记者在调研中发现,由于国家资金投入有限,地方财力不足造成配套资金难以全面落实,且资金管理办法存在不完善之处,制约了农村环境的深度治理。

  整治计划等米下锅?

  资金不到位,项目无法全面铺开,后续管护跟不上

  “南县财力相对有限,配套能力也比不上一些经济雄厚的县区,筹集项目建设资金的方式主要为财政转移支付。” 南县财政局经建股副股长刘胜向记者表示。长沙市望城区的资金缺口则主要靠区一级财政预算,逐年解决。郴州市的永兴县将有关的涉农资金(如能源、水利、新农村建设、卫生整治等方面资金)整合为新农村建设发展资金,2012年已为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解决资金4000多万元。

  尽管各地开动脑筋想办法,但仍然难以彻底解决资金缺口。记者了解到,资金不足制约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开展。首先表现在整治工作无法全面铺开。长沙市望城区环保局书记曾丰良说:“原本计划将连片整治工作在全区推广,但由于今年国家项目资金计划尚未下达,也就无法获得配套资金,而且不能从社会融资,项目无法开展,计划只得暂时搁浅。”

  杨超群老人所在的南县南洲镇丁家城村2010年开始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村支书刘志强告诉记者,整治范围目前只覆盖运河沿线,里面的村子面貌尚未得到改善。由于每户的改造费用平均下来需要2万~3万元,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要实现全镇房屋“穿衣戴帽”,全体村民共同受益,目前还比较困难。

  无论是示范点还是全覆盖,前期投入固然重要,但项目运行离不开后续管理和维护。然而现实情况是,由于缺少投入,后续运转成了一大难题。永兴县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办副主任邝平德举例说,有的村收集生活污水的管道铺设好之后,一年两年没问题,久而久之用坏了,由于没有后续运行维护的资金预算,受损的管道得不到维修,导致整治效果大打折扣。

  生活垃圾处理也需要日常管理和维护。据永兴县悦来镇南冲村村支书何晨光介绍,村里从村民中选了5名保洁员,每人每月工资650元,其中县里拨375元,剩下的来自村民上交的卫生费补足,每户每月需缴5元。由于有人在外打工家中长期无人,卫生费无法收齐。保洁员工资加上垃圾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垃圾车购置、设备维修等各种费用算下来一年需要5万~6万元,但只能收到3万多元,剩余的近3万元只能靠一些在外做生意赚了点钱的成功人士“慷慨解囊”了,但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怎样迈过这道槛?

  与农村发展相结合,多渠道筹资,争取社会资金

  资金不足和使用效率不高都影响资金示范作用的发挥,进而影响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开展和推广,如何改变这一现状?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龙江建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可与农村自身发展相结合,充分依托地方优势,因地制宜搞发展。例如,长沙市望城区光明村依托整治后优美的农村环境,积极探索开发“乡村游”、“农家乐”项目,吸引了不少周边市民,扩大了资金来源渠道。此外,各地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下拨的同时,还应创新工作思路,多渠道筹集项目建设资金。张龙江认为,目前化解资金缺口最好的办法是实行“以奖代补”,以“以奖代补”手段为依托,并借助国家补助,带动更多资金投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中。

  国家示范资金只是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地方拿出更多举措才是后续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永兴县在这方面开展了有益尝试。据了解,永兴县将生活垃圾收集处置方面的项目交由一家公司负责。项目采取BOT(建设-经营-转让)融资模式建设。整个系统运行后,永兴县每年只需投入2000余万元,即可对全县359个村(居委会)所有垃圾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灵活的工程承包方式缓解了项目建设资金集中支付的压力。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推进也离不开群众参与。如今村民的环境意识增强了,也都有改善居住环境的愿望,而且作为环境整治项目的受益人,愿意主动参与义务投劳项目建设。但目前一个普遍情况是,村里很多青壮年在外打工,留守老人有的环保理念跟不上,配合度不够。在群众中普及环保知识、培养环境意识的工作仍要推进。

  此外,一些“成功人士”积极支持家乡建设,为项目提供资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项目建设资金的困难,但这一部分社会资金来源不够稳定,也不具有可持续性,需要开拓其他社会资金来源。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