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石化典型工作纪实:让“亮一点”变“亮一片”

多年来,大庆石化公司以典型引路强“三基”。浓厚的创先争优氛围为三基工作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成为员工们岗位建功的“助推器”。

    “这次有12个候选人,到底谁能最终当选呢?”8月9日,大庆石化储运中心局域网网页上的“7月份储运之星候选人名单”一公布,中心员工们就兴致勃勃地议论开了。

    “储运之星”、“供应之星”、“服务明星”……在大庆石化公司,争做明星员工、创建“五型班组”、推进“千队示范”工程,浓厚的创先争优氛围为三基工作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成为员工们岗位建功的“助推器”。2011年,公司营业收入首超500亿元,并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引起同行瞩目。今年上半年,大庆石化又在可持续发展的答卷上,打出了优化增效6579万元的高分。

    榜样的示范作用,无疑是激发员工想干事、干好事的有力推手,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正如大庆石化公司党委书记杨大明所说,典型的“功效”就在于让“亮一点”变“亮一片”。

    榜样,就在身边

    “今天能为我心中的榜样颁奖,我感到很激动。李大姐身上那种真诚、敬业、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年轻人学习!”说着,青工赵楠将奖杯和鲜花献给了他最尊敬的老大姐——李亚娟。这是4月27日发生在大庆石化水气厂新脱盐水装置开工颁奖大会上的一幕。

    这天,经员工民主推荐和评分,董立敏、吴士佳、李亚娟等8名员工,因在开工中敬业尽责、工作出色而分获有效保障和技术支撑等奖项。

    此次评选,让员工们感到只要努力工作人人都有机会当“明星”。异曲同工的是,近两年,大庆石化在全体员工中开展的“五星员工”(安全之星、创新之星、文明之星、绩效之星和科技之星)评选活动中,扩大了优秀员工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为了让普通员工的贡献得到群众的公认,储运中心以“五星员工”评选为契机,开展了“储运之星”评选活动。由于及时发现隐患,长期工作在储运中心的外用工赵长生曾经当选。“储运之星”评选注重具体事件的表现,使普通员工有了成为先进的可能。与赵长生同一车间的郭新年说:“努力蹦高就能摸得到的荣誉,一旦有机会我也不会放过。”

    化工三厂乙苯脱氢车间开展争当“星级员工”活动以来,不断完善活动方案,选好各阶段活动主题,突出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涌现出各具代表性的典型人物。被称为“班组小诸葛”的“节能降耗明星”关风、被誉为“武装到牙齿”的“标准化巡检明星”谷立昆、被赞为“全天候操作”的“冬防明星”徐良……这些模范典型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普通”变得不“普通”,平凡岗位一样能闪光,个人的价值一样能体现。

    截至目前,大庆石化已评选出100名公司级“五星员工”。这些身边人、身边事,让基层员工学有榜样、干有希望。

    示范,带动一片

    8月29日晚,化工一厂裂解车间,值班长关鸿飞和同事们目不转睛地盯着中控室里的屏幕,“炉嘴、炉膛温度、炉管温度一切正常。”外操杜南巡检后汇报道。屏幕上任何一个小晃动没有察觉,或是巡检时漏查一个点,万一出了问题,对企业来说都是致命的。他们用行动验证了“岗位责任制的灵魂是岗位责任心”。

    作为大庆石化十大基层建设示范点之一,裂解车间坚持生产运行标准化管理,基础管理和一线操作水平不断提升。不但培养了左成玉、刘铁彬等技能人才,还相继为全国各大乙烯企业输送了百余名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2011年,实现乙烯首次达产60万吨,乙烯收率、能耗指标均列中国石油集团炼化企业之首。

    典型是镜子,也是旗帜。大庆石化发挥选树的基层建设示范点、“四好”班子、标杆车间、标杆党支部、标杆班组等不同层面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示范激励,鼓舞士气。

    在裂解车间标准化管理基础上,大庆石化积极探索生产管理模式的创新,经过5年的不断完善,把现有生产受控管理,与HSE管理中生产要素控制方法、中国石油集团企业标准化管理的行业要求进行有效融合,建立起以“三级巡回检查、两级变更实施、一级要素控制”为核心的生产运行标准化管理体系。

    现在,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先进装置认真巡检一遍,已成为化工一厂动力车间工艺技术员李明华的习惯,目的是更准确掌握装置前一夜的运行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岗位巡检不是一线员工的事吗?技术管理人员也要操这个心吗?其实,李明华的做法并不是越俎代庖,而是按照厂里标准化巡检制度要求进行的二级巡检。

    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蒋洁敏来大庆石化调研时称赞说:“工作不走捷径是正确的!”

    看似循规蹈矩的运行机制,却带来有效的管理效应。标准化管理体系在大庆石化各生产厂推广三年来,生产受控能力明显提升。2011年,非计划停工次数同比减少24%。今年以来,大庆石化的裂解、二高压及酮苯糠醛等7套生产装置,刷新了长周期运行的新纪录。

    担当,成就精彩

    要成为炼油厂仪表车间DCS班的一员不容易。班组每年都举行一次拔尖人才考试,经过综合测评决定班组人员的去与留。现在的19名班组员工都是经车间“海选”上来的。班长潘大龙说:“我们班担负着维护炼油装置‘神经中枢’的重任,必须人人出手过硬!”

    以知识型团队闻名,DCS班先后获得了“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先进班组”、“大庆石化标杆班组”,班长潘大龙摘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一流的企业就要有DCS班这样出色的队伍做支撑。2011年,大庆石化选定炼油厂催化重整车间等16个单位成为集团公司千队示范工程的示范单位,开启了“六个一”党支部、标准化“五型”班组等20项内容的示范实践之旅,努力以典型带一般,带动基层建设整体水平上升。

    只要想成才,处处有舞台。今年4月初,为加大技能型人才和生产骨干培养力度,给一线员工岗位成才铺设“快速通道”的大庆石化第29届生产技术运动会启动。在7个月的时间里,32个单位的2万名员工将参加此次技能大比武,为历届生产技术运动会之最。

    化工一厂裂解车间压缩机组承包组组长左成玉,参加工作28年来,先后解决了生产难题100多项,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近千万元,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中华技能大奖等近二十项重要荣誉,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乙烯装置技能专家。他说:“企业给了我展示才华的舞台,只要企业需要,我愿意一辈子工作在生产操作岗位上。”

    身为第一代大庆乙烯人,左成玉亲眼见证了大庆石化乙烯装置由30万吨改扩建为60万吨、120万吨的“三级跳”。据说,大庆石化120万吨/年乙烯投产后,领导有意让左成玉牵头,成立大机组维护小组。到时候,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对此,左成玉胸有成竹:“不怕,现在的生产技术多先进啊,只要我们认真学习,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上班时全身心地投入,就一定能确保装置平稳运行。”

    目前,大庆石化公司“六好车间”、“五型”班组达标率已达90%,各级管理、技术和技能人才达4500多人。仅去年就有15名员工在集团公司、省市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奖,国家首批技能大师工作室之一左成玉工作室也落户大庆石化,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正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