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EHP:空气质量“良”也没有那么安全

2015.6.10

  近日,来自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相比空气污染率水平(PM2.5)较地地区生活的65岁以上的老年个体而言,空气污染率水平(PM2.5)较高地区生活的个体的死亡率较高,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上;本文研究首次检测了不同地区空气中烟尘颗粒对个体机体的影响,同时观察了细颗粒对机体的损伤效应,研究者表示,这些有害颗粒的浓度还不到环境保护局(EPA)制定的当前标准规定的三分之一。

  Joel Schwartz教授表示,多数国家可以要么满足EPA的标准,要么在未来几年争取达到这样的标准;但我们的研究却发现这并不足够,我们依然需要许多不经过除尘器排放烟尘的燃煤电厂,同时也应当尽量避免交通和木材燃烧带来的烟尘。

  此前研究发现短期或长期暴露于PM2.5中和个体死亡率增加的关联,究其机制研究者发现这跟心脏疾病、血压增加以及肺部功能降低直接相关;而本文中研究者利用卫星数据来测定新英格兰每个区域的颗粒水平和温度,这就可以帮助研究者检测PM2.5对远离检测点的区域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帮助观察个体PM2.5的短期暴露以及每年的平均暴露水平,研究者在2003年至2008年间工队240万个体进行了健康数据的追踪分析。

  结果发现,短期和长期PM2.5的暴露均和个体死亡率增加直接相关,甚至在有些PM2.5水平低于EPA标准的地区仍然有这样的关系;在短期暴露(2天)的情况下,随着PM2.5浓度增加10μg/m3,个体的死亡率就会增加2.14%;而在长期暴露(1年)的情况下,随着PM2.5浓度增加10μg/m3,个体的死亡率就会增加7.52%。

  最后研究者Schwartz说道,空气污染物中的微粒就好象铅污染一样,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微粒在标准之下的水平是安全的,因此后期我们还需要制定新的策略来尽可能降低个体的暴露风险,从而为改善个体的健康提供一定的帮助。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