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惧核代价高危害全地球

2013.10.12

  生活在1945年的人很难想象,多年以后,人们在提到核能的时候,除了广岛和长崎之外,还有另一个更让人印象深刻的名字:福岛。

  二战末期,落在日本的原子弹瞬间造成约10万人死亡,其毁灭程度和导致的尸横遍野的恐怖景象,至今仍令人心惊胆颤。这场灾难对世人造成的心理影响不光体现在世界各国对核武器的忌惮,同时也重塑了世界对核能的定义。

  在能源世界里,全球每年由于采油和采煤致死的人数成百上千。反观核电,福岛核电事故迄今为止并没有杀死任何人;同样,三里岛核电事故也并没有记录在案的直接死亡记录;即使是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也仅造成43人死亡(其中,28人死于高辐射直接照射,18人死于辐射照射导致的甲状腺癌)。

  相比之下,即使致死人数悬殊,但人们仍坚持把核电当成致人死亡 “终极武器”。

  从目前为止的公众争辩中,人们可以找到原因:最具有破坏性和杀伤性的“武器”往往是人类制造的,而石油、煤炭等属于自然资源,因此远没有核电那么恐怖。辐射确实是一个可怕的东西,但比起车祸、房屋失火和其它可以瞬间致死很多人的事故来说,它远远没有那么大杀伤力。但人们认为辐射是无形的,看不到、摸不到的,甚至不知道辐射什么时候正在伤害人。如果公众继续以不理性的态度对待核电,那才会是一场真正的灾难。

  就日本来说,国内所有的核反应堆全部被关停,重启可能遥遥无期。从2011年福岛地震发生,直到所有反应堆都被关停之后,公众才真正感到安全。但不幸的是,日本人民,甚至全世界人民,都将支付另一笔更为昂贵的费用。

  福岛核事故之前,核电发电量占日本发电总量的30%。为了保持核电被禁用之后的电力供应不受影响,日本开始大量进口LNG——进口量大约达到全球供应量的1/3。这导致了巨大的贸易逆差。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福岛核事故后,公众的反应以及日本政府之后采取的应对方法带给日本的影响甚至大于事故本身带来的影响。

  福岛地震带来的后果并没有结束。首先,它导致LNG价格上涨。其次,结合之前的核事故,后核事故时期的“激冷效应”对全世界核电使用都造成了巨大影响。德国在福岛事故之后3个月便宣布在2022年前禁核,这一决定迅速点亮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前景。但目前为止德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并没有取得实质进展,反而在过去两年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不降反升。为了弥补去核导致的供能紧缩,德国还在不断修建化石燃料电厂。照这个水平来看,德国能够维持目前碳排量不继续升高就已经算是奇迹了。

  去核除了导致严重经济问题之外,更为深远的影响在于,它使气候环境更为恶劣。同样拿日本来说,由于无法使用核电,东京被迫放弃2020年的碳排目标。反观英国,在气候问题上,它更为理性。目前英国的三个主要政党都认可核电对于全球气候的重要意义,并同意继续使用核电。在今年发布的《英国核未来》工业战略文件中,英国政府提出计划让英国成为一个民用核能领先的国家。之后,唐宁街出台了财政激励政策,鼓励地方政府新建核电站。

  但英国能源部长戴维对目前英国的核电使用情况并不满意,他认为,除非修建更多核电站,否则仅以现在的核电规模根本无法降低碳排。

  反观核电的替代品,目前使用最多的是燃煤和燃气发电,二者都将导致气候更加恶劣;以太阳能、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还处在发展阶段,远远无法给世界带来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支持。核电行业一直被公众所误解,治理气候和环境问题的紧迫感尚不能替代历史悲剧带来的深远影响。

  能够给人以信心的是,核电反对者们的抗议更多是基于心理原因,却并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能够证明核电会给世界带来大规模伤害。在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的当下,人们需要重新看待核电的价值和意义。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适宜生存的环境,沉重的历史包袱必须丢弃。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