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专家:乳饮中加增稠剂所致 没有食品安全问题

2014.6.05

  现象

  营养快线变“胶状的皮”

  “将营养快线饮料倒入盘子,经过一夜时间阴干,结果发现,饮料成了一层白色‘胶状的皮’。”记者在微信中发现这条消息在朋友圈中疯传,网友同时还附上相关实验的图片进行说明。

  从实验图片上看,风干后的纯牛奶凝固成奶白色薄片,网友表示用手触摸没有粘性,用手指一抠就成了碎片,一捻就成了粉末,而且网友附说明说有一股淡淡的奶香。相反地,营养快线和其他两种饮品,风干后则结成膜状物,看上去透明光滑,闻起来有一股甜香味,用手触摸有较强的粘性。

  此外,网友还批露其产品配料中,竟含有11种添加剂,蛋白质含量只有普通牛奶的三分之一。

  专家

  饮料为什么会成胶?

  科普作家,科学松鼠会成员云无心表示,通常人们只要看到“胶”,就会联想起塑料。“塑料确实是由高分子物质聚合而成的,但是高分子物质聚合而成的东西并不都是塑料。日常人们吃的食物中,像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等,都是高分子物质。在特定的条件下,它们也可以聚合成胶。”云无心表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吃的皮冻、豆腐、果冻、腐竹、凉粉、米粉、鸡蛋羹等食物,就是不同的食品成分所成的“胶”。

  那么,为什么网友实验中营养快线阴干后会出现一层乳胶?对此,云无心表示,这主要是因为乳饮料中的蛋白质是一种可以成胶的高分子物质。另外,在各种乳饮料中,除了牛奶蛋白,还会加入一些“增稠剂”来改善口感,增加稳定性。比如,在营养快线的制作过程中会使用羧甲基纤维素钠、瓜尔胶和黄原胶等物质,但它们都是加工食品中常用的“食用胶”。

  “目前为止,这些食用胶并没有安全性方面的问题,而且在国际食品添加剂专家组(JECFA)和中国的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中,也都没有明确的使用限量,生产商可以按照产品需求使用。”云无心说,因此,含乳饮料中的水蒸发之后,牛奶蛋白和这几种胶的分子互相融合在一起,从肉眼上看来,就是成为了网友所说的“乳胶”。

  添加剂有“叠加效应”?

  有网友指出营养快线中含有11种添加剂,并质疑多种添加剂会产生叠加效应危害人体健康。对此,浙江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所长朱心强表示,国家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000多种,国际上的就更多。每一种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都经过了充分的研究。“只要添加剂的品种和使用剂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就是合理安全的。”

  啄木鸟食品安全中心主任李海市认为,营养快线中使用了11种食品添加剂,这在现代配方食品中很平常。在饮料制作过程中加入添加剂主要是为了增色、增味,以及增加保质期的作用,“只要剂量在安全范围内,不管添加几种、几十种都是一样的,叠加效应的说法并没有得到科学证据支持。”

  回应

  含乳饮料不等于牛奶

  此外,有网友还指出营养快线中“蛋白质含量只有普通牛奶的三分之一”,质疑其营养成分不够格。对此,昨天下午记者致电杭州娃哈哈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营养快线并不是牛奶,而是一种“含乳饮料”,“包装上明确列出了牛奶和果汁的含量”。据了解,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含乳饮料是“含有一些奶的饮料”,蛋白质含量达到0.7%就算合格,营养快线中的蛋白质含量达到1%。

  另外,云无心认为,只要产品的营养成分在包装上明确标识,并且达到了标识所称的含量,就是合法的,并没有对消费者形成欺骗。

  建议

  避免摄入过量添加剂饮料

  李海市告诉记者,在现代食品加工过程中,如果没有添加剂是做不成加工食品的,“所以不放添加剂根本就做不成饮料。”当然,只要所加入的添加剂的品种符合国家规定,使用剂量不超标,那么就不会存在有毒有害的情况,消费者不必过于恐慌。

  然而,李海市认为,就算添加剂的使用都符合国家标准,但其对人体来说并没有营养价值。“就像饮料中的苹果汁、橙汁,其实很多都是用添加剂调出来的口味,并没有真正的果汁成分。”

  李海市建议,特别是儿童消费者应该避免摄入过量饮料,因为多数饮料所含的糖分都较多,“如果喝了饮料,就应该避免再摄入其他含糖食物。在饮品的选择上,尽量让孩子们多喝一些天然的果汁。”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