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环境敏感带是季风与非季风气候、湿润与干旱、森林生态与草原生态系统、农业与牧业的过渡带。在人为的不当干预下,敏感带潜在的生态脆弱性和它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正在不断地转化为现实的生态环境退化、自然条件不断恶化的恶性循环,其生态屏障的作用已经消失,而且正在成为新的风沙源。位于京津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的上风向和水源保护地的内蒙古赤峰地区完整地代表了我国环境敏感带的基本特征,属于典型的环境脆弱单元。近年来,该地区的沙尘天气已经影响到华北、东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因此对赤峰围场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研究亟待开展,而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该地区近年来气候演变的过程与机理。 

  近期,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树轮实验室刘禹研究员及其研究团队,利用赤峰围场地区四个采样点的油松树轮宽度数据,分别重建了该地区1777年至2003年以来上年8月至当年7月的降水量和围场地区自1884年以来5月至6月的平均温度。在对该地区气候特征、较大空间尺度内的气候响应以及气候变化驱动因子等作了相关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