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杭州师大投亿元振兴人文社科 新体系“不唯数字论”

2010.7.27

  一份只有7页纸的《杭州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振兴计划指导意见》,最近成为该校师生讨论的热门话题。位于杭州的这家非重点大学,将从市拨学科建设经费中划出1亿元用于实施人文社会科学振兴计划。该校将在未来5年内引进和重点培养300名左右具有博士学位或其他具有学术发展潜力的人文社科青年教师。

  杭州师大人文社会科学振兴计划将重新制定评价体系,而新体系最明显的特色是“不唯数字论”。长期以来,国内的人文社科评价制度更多地采用了类似自然科学的一些量化指标。这种以数量为主要考核标准的学术评价制度,导致很多人文社科研究者只求著作数量不求质量。作为物理学教授,杭州师范大学校长叶高翔看到了量化考核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限制,他首先提出要在杭师大营造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最肥沃的“土壤”和最佳生态环境的设想。

  对高端人才,杭州师大新的学术评价体系,打破了按年考核的常规学术评价和考核标准,根据其累积和持续的学术影响,实行学术代表作评价制度和知名同行评议制度;对艺术类学科,要充分尊重其学科属性,制定有别于其他人文社科类学科的考核政策和标准;对学术贡献突出的青年教师,还可以根据学校相关规定,给予低职高聘待遇。

  在管理模式上的创新是成立直属学校的“国学研究院”,尝试建立“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特区”。在学校常规岗位聘任的基础上,专设“人文社会科学特聘教授”岗位。这些“特聘教授”不再需要通过传统的论文著作等量化来评定,而改由院长直接提名。

  叶高翔表示,此举就是想要在学校内部或者海内外招募一批不论身份、不论前期成果、潜心于创作的人。他们将不受常规的论文、课题、科研经费等考核指标的限制,“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我们既要有渴望出现一位大师的期待,也要有允许100位努力者失败的胸怀。”

  当前学术界非常浮躁,急功近利,恶象百出。人文学科振兴计划实施负责人、校长助理袁成毅教授说:“我们就是想要找回学术研究的良好传统,回归学术本身,营造最佳学术生态,倡导优良学术风气。对于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等学术不端行为,学校将严惩不贷。”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