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Nature:艾滋病免疫疗法的两面效应

2014.7.14

  一个大型研究小组发现,对感染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猕猴给予1型干扰素可产生有益和有害双重效应。在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上的研究论文中,该研究小组描述他们发现干扰素对于猕猴的不同影响取决于给药的时间。洛桑大学微生物学研究所的Amalio Telenti针对这一新研究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新闻与观点”( News & Views)文章。

  SIV是类似于HIV的猴免疫缺陷病毒。后者则是导致人类艾滋病的致病病毒。在上世纪80年代早期HIV和艾滋病广为人知后不久,研究人员即开始利用干扰素作为一种药物来帮助阻止HIV感染发展为艾滋病。

  干扰素是机体生成的一种蛋白质,细胞通过释放干扰素对寄生虫、细菌、病毒甚至肿瘤等病原体做出反应。人们希望通过增加干扰素来提供更多的益处。不幸的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针对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给予干扰素没有什么好处。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干扰素作为一种治疗对HIV的猴类相似物展开了研究。他们发现,到目前为止早先的研究结果均没有考虑给予干扰素的时间,因此医生们不能看到干扰素在抑制疾病进程中所起的有益影响。

  事实上研究人员发现了两件事。第一是在猕猴暴露于SIV之前给予干扰素可帮助阻止干扰,给予干扰素受体拮抗剂则可导致相反的效应,促成严重的感染。另一件事则是他们发现,对已感染的猴子给予干扰素时间相当重要。

  研究人员发现,在SIV感染初期给予猴子干扰素,这一蛋白实际上可通过抑制作为免疫系统反应组成部分的炎症来阻碍感染。但在感染已经建立后给予它们干扰素,似乎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

  因此,他们得出结论,对于HIV患者而言干扰素有可能是一种有价值的治疗,不过仍需要研究来确定干扰素在人体中是否以相同的方式发挥作用,如果确是如此,是否有一种方法来确定有益阶段终止的时间。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