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营养所在脂肪酸与代谢性疾病的系列研究中取得进展

2013.5.10

  最近,营养及脂质研究领域的国际杂志《美国临床营养学》(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和《脂质研究》(Journal of Lipid Research)分别刊登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林旭研究组利用其建立的亚洲最大的红细胞膜脂肪酸数据库,探讨人体棕榈油酸(C16:1n-7)、以及脂肪酸去饱和酶FADS1基因变异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交互作用对代谢综合征和血脂异常的影响的研究成果。这是该研究团队继n-3脂肪酸(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临床内分泌及代谢》)和反式脂肪酸(Diabetologia《糖尿病学》)与代谢性疾病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以来取得的又一新进展。

  在红细胞膜棕榈油酸的研究中,博士研究生宗耕等发现:棕榈油酸含量的升高不仅与碳水化合物摄入呈正相关,还与多种炎性和脂肪细胞因子如C反应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4、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的水平升高,以及脂联素水平的降低显著相关。同时棕榈油酸能显著地增加罹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此前动物研究发现:棕榈油酸可能是一种对代谢性疾病有保护作用的重要脂肪因子,具有改善骨骼肌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肝脏脂肪酸合成、并抑制脂肪因子分泌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提示动物模型的研究结果不一定能外推到人群。

  在基因-脂肪酸交互作用的研究中,博士生朱静文等对FADS1基因变异对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血脂水平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该基因编码的deta5去饱和酶能将多不饱和脂肪酸20:4n-3和20:3n-6去饱和生成为20:5n-3和20:4n-6脂肪酸。研究结果显示:FADS1-rs174550位点的突变不仅能影响红细胞膜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水平,而且与血液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和甘油三脂升高显著相关。有趣的是,突变位点C等位基因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的影响只有在红细胞膜脂肪酸18:2n-6或18:3n-3水平即这类膳食脂肪酸摄入较低的情况下才能被观察到,从而提示了18:2n-6或 18:3n-3膳食摄入水平能修饰基因对血脂的影响。

  目前林旭研究组正在通过整合该人群的6年追踪研究和全基因关联研究的数据库对中国人群的膳食模式、脂肪酸代谢特点,基因变异和其它环境因素对脂肪酸代谢的影响、脂肪酸生物标记与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关系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该项目获得了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中科院上海生科院首席科学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973”项目和“863”重点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的资助。

105658_201305101652001.jpg

105658_201305101652051.jpg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