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利马大会期待破冰 中国为国际气候谈判注入正能量

2014.12.03

banquan23.jpeg  

上图 12月1日,在秘鲁首都利马,与会代表出席大会开幕式。

  2014年全球气候依旧不寻常,严寒、热浪、干旱、洪水和雾霾频繁出现,并有望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今年的利马气候大会肩负着为明年巴黎大会铺路的重要使命,被各方寄予厚望。面对国际气候问题谈判的举步维艰,中国的积极行动为大会带来了正能量。

  利马气候大会中国代表团副团长、首席谈判代表苏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大会是关系到明年巴黎气候大会能否取得重要成果的关键一站。巴黎大会将力争达成新的全球气候协议,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结束后确定各方如何分担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

  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根本利益诉求,历届气候大会在提出一项创新成果的同时往往产生更多分歧与争执。利马大会能否引领国际气候谈判走出困局,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发达国家是否会尽快落实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根据之前的决议,发达国家应在2010年至2012年出资300亿美元作为绿色气候基金的快速启动基金,并在2013年至2020年间每年出资100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然而直到现在,这一切还仅仅是纸上谈兵。

  各方希望发达国家能在利马会议上为绿色气候基金注资,以启动基金实际运作。尽管启动基金的筹资目标已缩水至100亿美元,但目前仅仅筹得93亿。

  气候大会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认为,资金问题是发展中国家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和前提,资金无法落实,多边机制将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

  与发达国家的不作为相反,中国身为发展中国家,尽管自身面临多重挑战,并且没有义务向气候基金注资,但还是积极向其他发展中国家伸出援助之手,开展“南南合作”。2011年以来,中国已累积安排27亿元人民币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培训近2000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气候变化官员和技术人员。

  此外,某些发达国家试图曲解“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背离《京都议定书》,意图在气候变化新协议中将发展中国家也纳入强制减排的国家,以逃避历史责任,一些发达国家甚至缩减了自己的减排目标。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不仅于十八大就确立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目标,还在2013年华沙气候大会上正式对外发布中国第一部专门针对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战略规划《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中国气候变化立法工作目前也已进入到法律条文的起草阶段,用实际行动展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难题的雄心。

  11月12日,中美两国领导人正式发表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宣布了两国各自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目标: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美国计划于2025年实现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26%至28%的全经济范围减排目标并将努力减排28%。同时,双方还确定了在低碳、环保、清洁能源等领域开展一系列合作项目。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是两个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中美两国能在利马大会前夕宣布各自的行动目标,不仅表明两国坚决支持利马大会取得积极进展,其强调的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也向多边进程发出非常明显的信号,为全球气候谈判注入了正能量。

  国际舆论认为,联合声明将使中美两国实现双赢,同时对推动气候变化进程和各方行动具有重要意义,为利马大会和巴黎大会谋求政治推动力,推动巴黎会议达成一项公平、平衡和有力度的新协议。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