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获一等奖

2010.12.06

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获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一等奖

  国家文物局于近日公布2009年度全国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作为参加单位完成的“涪陵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获得一等奖。据悉,此次全国共有三项目荣获一等奖,其中,重庆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位居榜首。

  白鹤梁题刻位于重庆市涪陵城北长江之中,记载了唐广德元年起1200余年间的72个枯水年份的水位资料,堪称“第一古代水文站”和“水下碑林”。白鹤梁题刻是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科学、历史和艺术等方面具有极高价值,三峡库区正常蓄水位提高到175m后,白鹤梁题刻永远淹没在长江水下。

  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武汉岩土所葛修润院士于2001年提出“无压容器”概念修建水下原址保护工程,使“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绝处逢生。在白鹤梁保护工程建设期间,76岁高龄的葛修润院士以科学家的高度责任感,多次专程到涪陵白鹤梁建设工地指导工程建设,从方案的提出、可行性研究、水下施工单位选定,到水下参观廊道施工、水下照明摄像系统选型,葛修润院士参与并给予具体指导,为工程建设顺利完成做出了重大贡献。

  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由水下保护体、交通及参观廊道、地面陈列馆三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8433m2,总投资约1.9亿。工程在白鹤梁上兴建了一座“无压容器”,使水下保护体结构及文物处于内外水压平衡的工作状态,解决了水下40m深处文物原址保护所面临的地质、安全和航运等方面的不利因素,维系了白鹤梁与长江水环境的关系,实现了白鹤梁题刻保护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博物馆建设包括高新技术方面的11个课题、12个系统,水下廊道内的20多个参观窗口是由4厘米厚的双层航空玻璃制成,不仅能抵抗江水压力,而且受损坏后可及时更换。为确保游客清晰欣赏到题刻内容,水下博物馆采用循环水系统,使长江水通过净化装置后进入保护体内,以保证水质透明确保游客参观。

  该工程2003年2月13日开工建设,2009年5月18日建成开馆,成为世界上唯一的遗址类水下博物馆,为水下文化遗产的原址保护提供了成功的工程范例。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