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科研人员发现蕨类植物新“科”

2013.9.24

  9月17日,记者从深圳市中科院仙湖植物园获悉,该园刘红梅博士及其合作者经过6年研究论证,终于研究发现蕨类植物—新“科”——“爬树蕨科”。这一科研成果8月24日已在国际最权威的植物分类学杂志《分类学》(Taxon)上发表,标志着深圳的蕨类植物研究正式跻身国际前列。

  据了解,从1929年我国的植物学家开始蕨类植物研究至今的80多年来,这是由我国第四代蕨类植物研究人员命名的第一个蕨类植物科,也是目前由中国学者命名并被最新分子系统接受的第4个蕨类植物科。

  据刘红梅介绍,近20年来,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整个陆地植物在目、科水平上已有一清晰的分子系统发育框架。然而,对于一些疑难或者孤立类群的研究依然薄弱,导致一些科的范围和界限仍存在争议。

  刘红梅告诉记者,爬树蕨属为泛热带分布的攀援蕨类,全世界仅有10-20种,由于分类性状少且性状较难把握,至今该属的系统位置一直存在争议,成为国际植物分类学界的“疑难杂症”。同时,由于该属植物分布范围狭窄且野外难以采集研究材料,目前其分子系统学研究仍然是个空白。

  从2007年开始,一直专注研究蕨类植物的刘红梅开始针对这个问题开展研究工作。此后6年多,刘红梅及其合作者深入越南和我国广西、云南等地野外考察,并通过与荷兰、法国和新西兰等国家的蕨类植物专家联系,共获取了11个物种的材料。

  据了解,刘红梅及其合作者利用6个叶绿体DNA片段,对爬树蕨属11个代表物种及其近缘类群进行了系统发育重建和分化时间估算,研究结果显示马达加斯加特有属Psammiosorus不成立,应该作为爬树蕨属的成员,同时支持中国西南和越南北部石灰岩特有种——桂南爬树蕨为一自然种。

  在综合形态学特征、系统发育关系和分化时间等证据的基础上,刘红梅及其合作者提出爬树蕨属可以作为一个新的“科”级分类单位,即“爬树蕨科”。“对该科的研究对于理解攀援蕨类的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具有重要意义。”刘红梅如是说。

  据悉,由刘红梅申报的《叉蕨科的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学研究》已获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立项。此外,刘红梅喜获2013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资助,拟赴英国开展学术交流访问一年,将重点关注东亚蕨类植物的生物地理区系研究。

  据了解,全国共有蕨类植物2500种,目前深圳已收集蕨类植物活体800多种,成为全国蕨类植物收集种类最多的城市。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