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核心区内文保区平房居民采暖清洁能源改造如期完成

伴随着今年首次降雪较往年提早而至,全市2009年冬季供暖工作也已正式开始。与此同时,今年全市核心区文保区7.2万户平房居民采暖清洁能源改造工程(简称为“煤改电”工程)也顺利完成。这标志着全市历时8年的顺民意、惠民生的“煤改电”工程如期完成,总计约有16万户核心区文保区居民如愿使用上了清洁、安全、舒适的清洁能源采暖设备。
    本市核心区文保区“煤改电”工程启动于2001年,从改变区域内平房居民长期沿用的小煤炉采暖方式入手,实现采暖用能清洁化,一方面解决每年冬季核心区众多采暖燃煤炉低空排放污染环境,影响群众身心健康问题;另一方面以改造促进核心区文保区采暖、用电配套设施薄弱等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区域居民整体生活质量。“煤改电”工程实施数年来,已逐渐受到群众的支持与认可,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好评,成为本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绿色北京”、构建和谐社会的成功实践。
    一、 科学组织,由小到大稳步推进采暖改造
    按照本市城市规划,现核心区内共有33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居住人口40万以上。20世纪90年代后,文保区供水、供电设施得到大幅改善,但供暖设施条件基本没有大的变化,居民仍主要以小煤火炉燃煤取暖过冬。由于煤火炉烟气属于低空排放,不易扩散,又加之相对集中,直接形成了区域大气环境严重污染。此外,煤火炉采暖存有极大安全隐患,对群众生命和健康造成了威胁。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平房区居民日益期盼用上安全、简便、舒适的采暖设备。
    针对核心区文保区居民采暖现状,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市环保局联合市、区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文保区清洁能源采暖调查研究。结合核心区内文保区基础设施、改造空间条件与文物保护要求,经多次反复比选后,确定了以蓄热式电采暖为主要采暖方式的改造方案和先试点、再示范、后扩大的分步推进模式。2001年率先在东城、西城两区开展了256户居民试点,取得了初步经验;2003年又在东城区东四三条至八条、西城区西四北头条至八条两个地区组织了示范区改造,完成约9000户居民电采暖改造;2006年西城区府右街地区再实施2500户示范改造。从试点到示范摸索出的成功经验以及良好的改造效果,为其后连续三年实施大面积文保区居民采暖改造打下坚实基础。2007年大面积“煤改电”工程组织实施,当年东城、西城区共完成南北长街、南锣鼓巷等6片区域2.1万户居民的清洁能源采暖改造。
    2008年,“煤改电”工程实施范围由原来的东城、西城两区,扩大为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城区,并在电采暖改造方式基础上,分别在具备基础条件的崇文、宣武两区新引入“煤改热力”与“煤改燃气”方式。市委、市政府提出争取利用两年时间全面完成文保区平房居民采暖改用清洁能源的目标,并把2008年完成5万户居民采暖小煤炉改用清洁能源任务,作为市政府当年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和本市第十四阶段控制大气污染重要措施之一。在政府部门、承建单位、居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当年共完成6.1万户居民清洁能源采暖改造,超额完成年初目标。
    二、协力合作,确保2009年任务如期完成
    在多方努力下,2009年截至11月14日,核心区文保区7.2万户平房居民的清洁能源采暖改造基本完成,已具备清洁能源采暖条件。今年的“煤改电”工程涉及东城、西城、宣武三区450条街巷的约7.2万户群众,改造规模为历年之最。各级政府与电力企业共同给予“煤改电”工程有力的资金支持,全年“煤改电”工程投入建设改造资金70亿元,其中市、区政府财政投入近20亿元,市电力公司主网与配网配套建设投入近50亿元。在今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仍保持对“煤改电”工程建设的高投入,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充分保障此项民生工程圆满完成的决心。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高度关注工程进展,多次听取汇报、了解情况,直接协调解决具体问题,指导有关单位开展工作。市环保局作为全市“煤改电”工程牵头组织单位,年初就注重抓好早启动、早部署工作,落实了今年“煤改电”工程整体实施方案,协助有关单位开展前期手续办理;工程实施期间,坚持全程跟踪,及时向市政府领导反映准确信息,同时做好协调衔接,落实有关政策支持,推动难点问题的解决,保障工程组织顺畅。有关区政府、市电力公司和有关委办局等各部门均以保障工程如期完成为目标,结合本单位工作职责,相互协作,合力推进工作开展,取得了突出成绩。东城、西城、宣武区政府作为工程实施的直接责任单位,克服核心区拆迁时间紧、财政投入压力大的种种困难,充分保障电力设施占地需要,以居民群众利益为核心,认真做好居民户内线路改造、房屋保温修缮、组织居民订购设备以及群众宣传动员等工作,推进工程开展。市电力公司高度重视供电主网与配网建设改造,成立专门机构,精心设计施工方案,加强施工进度管理,保证如期供电。市发改委、规划、国土、建设、文物、路政、交通管理以及园林绿化等部门打破常规,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在工程实施不同阶段均给予了最大力度支持,保障了工程顺利实施。
    三、惠民工程得民心,群众生活质量得改善
    为通过采暖清洁能源化提升群众整体生活质量,让群众能够用得好、用得起,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多项鼓励优惠政策,使群众从“煤改电”工作中得到实惠。居民在购置清洁能源采暖设备时只需承担三分之一设备款;“煤改电”改造范围内居民每年采暖季期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每晚22:00至次日6:00执行0.3元/度的低谷优惠电价;在低谷电价基础上,“煤改电”居民可申请享受0.2元/度电的财政采暖补助或可按《北京市居民住宅清洁能源分户自采暖补贴暂行办法》规定标准领取采暖补贴(每人最低可领取900元补贴款)。
    “煤改电”前,以采暖季每户居民平均煤使用量800块、0.7元/块价格(2008、2009年实际价格已达到0.9元/块)计算,每户燃煤采暖费支出为560元左右。“煤改电”后,居民采暖用电执行0.3元/度低谷电价,以每户配置电采暖设备功率4千瓦测算,采暖季每户居民采暖电费约为1450元,市、区财政给予0.2元/度电补助后,每户居民实际采暖支出不足500元,低于原使用煤采暖的平均支出。此外,为进一步提高改造后居民室内采暖质量,对于房屋破损严重、结构保温差的居民房屋,由各区政府组织为居民进行免费翻建或保温修缮。
    “煤改电”的实施使文保区居民告别了几十年难、脏、差的燃煤取暖时代。文保区“煤改电”居民不必再为考虑堆煤场地而烦恼了,院内外随处可见的煤堆和飘散的黑煤灰不见了;不必再担心冬夜里煤气中毒,采暖变得更加安全了;经过重新翻修的房屋比原来更加暖和了。居民群众改用清洁能源采暖后,通过低谷时段电价、采暖补贴等政策措施,居民群众实际采暖支出并未上涨,群众使用起来更加舒心。东城区一位老人这样描述“煤改电”后的采暖状况:“现在的冬季供暖对我们来说就是插插销、按电钮的事情,电费还有峰谷补贴,比以前囤煤球、烧土暖气的日子方便多了,也干净多了。”随着每户居民电力线路改造,电力负荷配置容量大幅增加,过去居民长期想用但不能用的空调、微波炉、电磁炉、电热水器等大功率家用电器陆续入户。通过文保区平房清洁能源采暖改造的实施,居民生活质量切实得到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