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南京否认发布PM2.5数据者已被追责:在考虑如何处理

2011.11.21

  数据看不见灰霾

  空气污染指数“73”,质量状况“良”。昨天,合肥的空气质量字面上还过得去,但市民感觉并非如此。“看远处的建筑物像是隔层纱,灰蒙蒙的。”下午4点,市民孟先生站在天鹅湖附近的一高层建筑上看到的情景,让他对环保局公布的数据心生疑惑。

  孟先生不知道的是,在合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长江中路监测点,一台设备已经试运行了半年多,但监测结果至今未能与市民见面。“PM2.5是灰霾天气的元凶,主要产生于油煤有机物燃烧后的烟尘,合肥对该项目试监测就是为了国家出台相关标准作参考。”合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李菁说。

  记者查看合肥市环保局环境状况公报,2010年合肥市优良天数为310,合格率为84.9%,可吸入颗粒物年浓度均值与2009年相比增加0.004毫克/立方米。

  PM2.5浮出水面

  环保部在第三次征求意见稿中指出,之所以改变以往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是因为目前纳入空气污染指数的评价因子偏少,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当前空气污染评价要求,导致评价结果与某一时刻人们的感觉存在一定差异。

  记者注意到,与目前使用的环境空气污染指数(API)相比,AQI评价指标增加了臭氧、一氧化碳和PM2.5三项评价因子,调整了空气质量指数类别的表述方式和日报时段,消除“轻微污染”“中重度污染”等环境质量类别,分别以“轻度污染”“重度污染”取代,日报时段调整为当日零点前24小时,并在日报的基础上增加了空气质量的实时发布要求。

  其中,最惹人关注的莫过于PM2.5纳入环境评价常规指标。记者看到,对于PM2.5,优类空气日均浓度值最高拟定为0.035毫克/立方米,良类最高限值0.075毫克/立方米。“以城市为单位在全国逐渐推开,或许合肥会是全国首批试点城市,而全国推行要等到2016年。”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综合技术室相关负责人耿天召说。

  对“蓝天”影响甚微

  “评价内容的增加,将使AQI与API评价结果产生差异,在部分地区甚至会差异很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客观环境状况的改变,而是评价方法改变所导致的。”李菁说。

  李菁解释说,此次征求意见增加了PM2.5和臭氧8小时指标、收紧了PM10和二氧化氮限值,空气中各污染因子的成分及含量不会有任何变化,只是人为地提高了质量标准,此举对于PM2.5含量较高的城市影响很大,比如北京、上海等车辆密集地区,但对于合肥,目前影响还不是十分明显。

  “根据我们长江中路监测点半年来的实时监测,合肥的PM2.5日均浓度值稳定在0.030毫克/立方米左右,单项空气质量达标。”李菁说,按照征求意见稿标准,0.075毫克/立方米是优良与轻度污染类别间的临界值,而合肥目前的监测值远低于该值,“只要不降至轻度污染,就不会影响合肥的蓝天数,因为蓝天数取决于优良空气的天数。”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