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华东师大终生教授叶澜日前在华东师范大学60周年校庆主题论坛的教育分论坛上提出的观点。

  叶澜提出,教育是个充满着创造的事业。一个教师应该具备创造的能力,把人类的知识转化为教学内容,然后激活,最终转化成学生内在的生命成长。

  她感慨道:“这世界上还有比这种转化更难的事吗?如果课堂本身按照知识的一套理论,用预先设定的方式来教,那么课堂就会变成一个死板的程序。这样的课堂,机器也可以代替。”

  “然而,教育是面对人的生命的事业,她永远也不可能被机器所代替。”在叶澜看来,课堂上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问题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应,教师应把教学的重心放下去,让孩子们把自己的想法、理解和感受表达出来。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上捕捉和梳理这些信息,形成新的教学的着力点。这样,在整个课堂中,教师不断地在接受从孩子那儿获得的新信息,接受着智慧的挑战。也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才获得了教育尊严的享受和欢乐,学生才有成长的感觉。

  然而,现在却有很多人仅仅把教育看做一种传递,看不到教师劳动创造的本质是对人的生命一种发展的促进和创造。她担心:“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的价值会被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