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国际贸易将死亡“转移”他国

2017.4.10

  环保人士早就知道,漂浮在空气中的污染物能够影响到远离污染源头的人们。如今,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国际贸易可能已将70多万人的死亡从进口货物及服务的地区(例如美国和西欧)“转移”到那些生产它们的地区(例如中国)。这项研究同时为谁应该为空气污染对健康造成的影响负责的辩论增加了新的证据。研究人员在日前出版的《自然》杂志发表报告说,他们通过大量模型分析揭示了全球多边贸易活动引起的PM2.5跨界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认为国际社会有必要加强合作,降低贸易中隐含的污染水平并推动空气污染全球治理。

  由中国清华大学学者张强、贺克斌以及北京大学学者林金泰领衔的国际团队将全球划分为13个区域,通过耦合排放清单模型、投入产出模型、大气化学模型和健康效应模型对与国际贸易相关的PM2.5(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细颗粒物)跨界污染进行了定量分析。

  研究人员发现,与国际贸易相关的PM2.5跨界污染水平要远高于与长距离大气输送相关的跨界污染水平;国际贸易中所隐含的PM2.5跨界污染在2007年造成全球约76万人过早死亡,约占全球由于室外PM2.5污染过早死亡人数的22%。

  据报告介绍,国际贸易使中国、印度和东南亚、东欧等地区与PM2.5污染相关的过早死亡人数增加,而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地区的过早死亡人数减少,表明污染通过国际贸易从发达地区转移到了发展中地区。

  报告第一共同作者张强教授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如果发达国家消费的商品——尤其是生产过程会造成严重污染的低端消费品——都在本地生产,那么发达国家自身将承受比目前更严重的空气污染;而发达国家通过国际贸易将这些低端消费品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加重了发展中国家的空气污染水平。”

  团队在报告中指出,空气污染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已成为一个全球问题,国际贸易引起的污染跨界转移本质上反映了不同地区产业结构水平的差异,发展中国家应当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淘汰低端落后产能,在提升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的同时减少本地排放。

  此外,报告另一位作者贺克斌教授说:“通过建立国际合作机制,促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尤其是控制污染的先进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也能减少本地生产的污染水平,从而降低贸易中隐含的污染水平。”

  日本松本市信州大学环境经济学家Keiichiro Kanemoto和挪威科技大学环境经济学家Daniel Moran在一封联合签名的电子邮件中表示:“据我们所知,这是第一篇将全球供应链与人类健康明确联系在一起的文章。”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地球系统科学家Josep Canadell称这项研究是了解国际贸易对健康影响的“非常重要的一步”。

  这项研究的联合作者、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地球系统科学家Steven Davis说:“我们所做的是根据死亡人数量化经济发展和环境影响之间的这种权衡,其中一些是被国际贸易所隐藏的。”“中国已经有强烈的动机来减少排放,从而改善污染对国内的影响。”Davis说。但工业化已经转移到越南、印度和柬埔寨,在这些国家,对污染控制的承诺并不那么坚定。

  然而国际合作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目前还不清楚。Canadell并没有看到这项研究的结果能够直接影响他们现在所进行的气候和贸易谈判。“但是,它提出了一个关乎参与世界贸易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责任的重要的新维度,这一部分是道德层面的问题。”Canadell说。

  Canadell指出,消费者的压力可能会影响跨国公司的做法,就像它们在童工和工人安全等问题上所做的那样。作为一个例子,Kanemoto和Moran指出苹果公司要求外国分包商采用与在美国施行的相同的劳工和环境标准。他们写道:“通过这种方式,标准流程在全球供应链中得到了支持。”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