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从更大的背景上看“哈药门”

2011.6.15

  6月11日晚,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相关负责人专程赴京,就哈药“超标排放事件”正式向公众道歉。致歉信中说,“尽管环保治理的某些技术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有些甚至是世界性难题,我们没有任何推脱和搪塞的理由……项目建成后,现有的高污染车间将实现异地质量、工艺、环保等技术的全面升级,彻底解决长期困扰企业的环保难题”。

  哈药集团的此次表态,两个问题需要搞清楚。一方面是“环保治理的某些技术存在难度,有些是世界性难题”,那么,这些问题是指哪些?能否再具体一些?另一方面,“高污染车间将实现全面升级”,那么,企业依靠什么体系支持全面升级?

  回顾哈药污染历史以及企业应对行为,笔者认为,一个没有明确具体时间限制的、可衡量具体目标的公开表态,对于社会公众而言无异于“空头支票”。有三个理由支持及早关上“哈药门”。

  首先,为破局“新医改”撕开一道口。“新医改”实施两年有余,但是,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公立医院的改革被认为是最大的“绊脚石”。公立医院也有苦衷,财政拨款不够买台机器,医院盖大楼、买设备、人员工资等等费用谁来支付?

  于是,收取各种手续费进行“自我造血”,仍然是医院的“常态”。事实上,药品销售收入依然是医院重要收入来源之一,抗生素品种销量极大,所以,控制该产品在医院的合理销售是当务之急。

  这就牵涉出庞大生物链,哈药总厂最具代表性。资料显示,哈药总厂在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原料药生产领域的产值位居国内前三,生产品种达30多种,18个剂型,出口量巨大;2010年产值51亿元,净利润6.7亿元。

  关上“哈药门”后,整个抗生素产业是否乱套?笔者认为,在抗生素的链条上,多关上几扇上游的“哈药门”,就堵住了众多的下游“生产门”(像蜀中制药等),中游的经销商(自然人)就会改炮换枪或作鸟兽散,而这些正是调结构、促升级的极好举措,也是“新医改”应纵深努力触及的地方。

  资料显示,2009年中国抗生素原料药产量达14.7万吨,有181个品种,生产企业有120余家。在中国抗生素产量和出口量世界第一的光环下,折射国人大量消耗抗生素,以至于产生耐药性的悲哀。

  其次,提升整个行业的综合竞争力。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00—2009年,青霉素工业盐产量已从10000余吨增长到56000余吨,10年间增长475%;阿莫西林产量达到14000余吨,增长614%;头孢氨苄和头孢曲松钠产量分别迈上2000吨,分别增长762%和3584%。阿莫西林年出口量达到3500余吨,头孢曲松钠近400余吨,出口量占产量比重分别达到20%—30%。

  数据虽然高速增长,但是背后是技术、理念的滞后。企业处于低价竞争状态,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严重,大部分制药企业研发资金捉襟见肘,高端品种和技术创业力度不够,国内企业和发达国家差距甚远。

  如何改变行业低端竞争状态,提升行业竞争力呢?笔者认为,关上“哈药门”,其他处于该水平的原料药制造企业,首先得考虑自己技术突破。比如,降低成本或者提高纯度等依靠减少环保安全投入,赚取微薄利润,把环保成本转嫁到社会上的做法已经到头;更多跨国医药企业和国内原料药制造企业开展多种形式合作,会倒逼某些企业改变现有研发模式,为新型抗生素研发注入活力。

  最后,建立明确完整的政绩考核体系。从近期的媒体报道来看,地方政府、环保等相关部门是哈药的撑腰者,而一位网友的话则更是一语中的,“哈药的污染行为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它一直在当地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眼皮底下发生和存在着,既没有得到纠正和改变,也没有得到治理和改进,那这就不是失察或失职,而是纵容和犯罪了。”

  抗生素产业是化学制药工业的重头戏,众多制药企业依靠的高能耗和高投入带来市场优势很快会消失。笔者看来,没有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政绩观,利益驱动下的企业经营还可能让企业再次背离起码的社会责任。

  关上“哈药门”,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整合行业综合竞争力,建立明确而完整的政绩考核体系应是政府急需做的。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