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中国步入“双元年”:低碳新起点 环保新行动

2013.12.31

  在发生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雾霾时,中国步入了环保立法与环保市场的“双元年”。

  进入12月,雾霾天气波及中国25个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创下世界雾霾之最,从个别城市的持续雾霾演绎到几百万平方公里的沦陷,而在雾霾笼罩之下的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危机纷至沓来。这一切预示着“唯经济增长下的健康透支”之路已然走到尽头。

  与此同时,12月4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主办的“第四届21世纪低碳中国发展高峰会”(以下简称“21世纪低碳峰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低碳峰会的主题是“低碳新起点,环保新行动”。在“低碳峰会”上,与会嘉宾详尽阐述了即将发布的诸多环保法规和市场机制。

  参会的政府官员、研究机构、企业及环保组织达成一致共识——在2013年岁末之交,中国正式步入了环保立法与环保市场的“双元年”。

  事实上,环保双元年悄然开启于今年6月。从6月中旬至今,《打击污染环境犯罪的司法解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新版《环保法》三稿送审、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拉开了法治环境的帷幕;碳交易市场启动、华沙气候变化谈判则在国际国内两线开启了环境市场化的新途径。

  可以预见,环保双元年将在2014年全面成型。《环保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机动车污染排放条例》、《排污许可条例》和《环境税》等中国有史以来最密集的法律法规将陆续发布,碳交易市场试点城市和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与之紧密相关的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和水权交易制度,逐步进入操作阶段。

  广东二十一世纪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陈东阳表示,中国的经济正处于转型阵痛期,向低碳经济转型是必须面对的挑战。

  在加强环保立法并走向市场化的形势下,不论传统企业将其视为动力还是压力,都将做出生产方式的转型,中国的工业结构亦将发生变革。部分先知先觉的企业已在“用更少资源生产更多价值”方面做出典范。而以环保为主导产业的公司将迎来历史机遇期。

  在此次峰会上,主办方还联合发布了2013年度低碳先锋企业、最佳低碳产品和最佳气候官三个奖项。《21世纪经济报道》低碳周刊主办的“水晶碳投”微信公众号以近乎100%的原创内容正式上线。

环保法规将密集发布

  或将在2014年春季通过《环保法》草案。

  9月12日,国务院颁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项简称“大气国十条”的行动计划表明,中国将以大气为切入点开启依法治理环境之路。

  就在“大气国十条”颁布的三个月后,中国经历了世界上有史以来的雾霾之最,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相继“沦陷”。

  中国的雾霾越演越烈。据环保部统计,早在2010年,全国检测的471个城市当中,即有81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8个城市的空气质量为三级。二氧化硫集中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雾霾发生频率居高不下。

  外部压力迫使中国加快了环境立法的节奏。一位环保专家表示,目前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虽然进展快、数量多,但还有更加艰巨的任务。

  “一个任务是修改早年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如《环保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一位环保专家说:“另一项任务是制定新的环保法律法规,如《土地污染防治法》以及《机动车污染防治条例》、《排污许可条例》、《危险化学品条例》等与环境保护配套的法律法规。”

  日益严重的雾霾与“大气国十条”的颁布,促使最早进入立法“射程”的是《大气污染防治法》。据悉,该法正处于修改草案阶段,在提请国务院审查后,将在2014年报全国人大审议。

  一位环保专家详尽阐述了即将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具体内容:

  《大气污染防治法》的顶层设计是确立四大制度,即总量控制制度、许可制度、污染物排放超标违法制度及排污收费制度,专门章节则包括更为细化的防治燃煤污染等专项制度。

  《大气污染防治法》同时借鉴了国际发达国家的经验,环境管理职权将进一步法定化、具体化,这也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到的对主要污染物统一监督管理的精神。

  与旧版《大气污染防治法》最为不同的是,新法强调充分运用经济手段治理环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此外,新法还包括推行区域联防联控以及加强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危害的基础研究。

  在环境法律中最为基础的是《环保法》。据悉,该法三审稿已于今年10月送审,或将在2014年春季通过《环保法》草案。一位环保专家称,新《环保法》是更具操作性的、最严格的、有威慑力的、管用的《环保法》。

  据悉,已有40项内容写进新《环保法》。在新《环保法》中,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已重新界定为经济社会发展要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其基本原则修改为“保护为先,预防为主”。同时明确了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环境权利和义务,并特意强调NGO等非政府组织的监督功能。

  新《环保法》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环评制度的修改,过去的项目环评、规划环评将扩展至战略性环评,各级政府须开展重大经济技术论证。

  继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在6月18日出台“环境犯罪的司法解释”后,新《环保法》将开辟“治安拘留”的刑事补充手段,如非法倾倒危险废物超过一定数值则要追究刑事责任;污染排放超标三倍以上的要承担刑事责任,超标一倍或二倍者则适用治安拘留。

  一位环保专家说:“下一步的重点是争取把环境监察制度、生态红线、城市规划、责任保险等写入《环保法》。

  其中的生态红线类似于耕地红线,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看来,生态红线应包括地理空间范围的红线、总量红线和企业必须遵守的排放红线。

  此外,《机动车污染排放条例》、《排污许可条例》、《气候变化法》等法律法规正在制定中,国家发改委气候变化司副司长李高称,《气候变化法》将把单纯的碳排放强度控制扩展至总量控制。

碳交易元年启幕

  增强碳交易市场的流动性,深圳将在2014年出台一系列措施。

  2013年是碳交易元年。从6月至今,深圳、上海和北京正式启动了碳交易市场这一经国际验证过的交易机制,天津市、重庆市、广东省、湖北省将在近期陆续启动这一市场。七个试点省市的总量规模近8亿吨,覆盖企业2200家左右,配额量占各地区排放总量的30%-40%。

  但在深圳市排放权交易所的总裁陈海鸥看来,“目前的市场容量非常小”。

  截至今年11月底,深圳碳市场的交易量不足14万吨,交易金额不足1000万元,并且只有现货交易。北京的市场情况与深圳类似,在11月28日开盘第一天成交4.08万吨交易量后,面临流动性不足的局面。

  为了增强碳交易市场的流动性,作为国内碳市场最开放深圳市将在2014年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

  深圳市的第一个动作是增加碳交易市场的主体。“第二阶段我们将涵盖1000家企业和1000栋公共建筑,占深圳能源消耗总量50%以上的份额,基本涵盖了深圳所有工业企业和大型公共建筑。” 陈海鸥在“低碳峰会”上表示。

  深圳市还将简化开户手续。此前,想进入深圳碳交易市场的企业或个人,必须到深圳开户,从2014年起,异地远程开户程序将在深圳市排放权交易所上线。

  按照国家规划,碳交易试点期定为2013-2015年,在2015年后,将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碳市场,但深圳市已等不到这一天了,陈海鸥表示,2014年将启动碳市场跨区域合作。

  与深圳不同,北京市环境交易所促进碳市场流动性的手段是,推出多种形式的环境交易模式。

  北京环境交易所总裁助理周丞在“21世纪低碳峰会”上表示,除碳交易外,北京将扩大排污权交易的战果,并在出台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后,试行节能量交易。

  据悉,北京环交所已与民生银行合作启动了节能量绿色信贷业务。在下一阶段,北京市环交所将搭建国际低碳技术产品和服务进入中国的桥梁。

  对于如何评价碳交易市场是否成功时,陈海鸥说:“是不是帮助企业更低成本地实现了节能减排目标,是不是大部分市场参与者取得了盈利,是碳市场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

  事实上,碳交易并非环保市场化的唯一途径,近日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苏明已将《环保法》方案提交至有关部门。

  苏明说:“未来实施可以选择地区试点,也可以选择将部分污染排放物费改税直接一步到位。”据称,目前上报的环境税方案有望率先对废水和废气两个税目率先征税,总规模或超过千亿。与此同时,对于已纳入环境税征税范围的污染物,方案明确表示,不再征收相应的排污费,以避免重复收费。

  此外,环保市场化将在更大的范围内开展。周丞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发展环保市场还包括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和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的污染第三方治理等多种途径。”

企业外部压力骤增

  减少排放并非想象中的那样困难。

  在加强环保立法并走向市场化的形势下,不论传统企业将其视为动力还是压力,都将做出生产方式的转型,中国的工业结构亦将发生变革。部分先知先觉的企业已在“用更少资源生产更多价值”方面做出典范。

  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洪波在“21世纪低碳峰会”上表示:“这对企业意味着什么?首先是意味着有义务,有控制温室气体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义务,但也意味着新的机遇。”

  工业企业中第一家做全面碳排放调查的巴斯夫公司获得本届“低碳峰会”授予的低碳先锋企业称号,巴斯夫全球高级副总裁关志华认为,企业的机遇大于挑战。

  据悉,巴斯夫的研发资金中有三分之一与气候保护及提高效率直接相关,关志华表示,碳排放的重点不单是产品,而是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到2020年,巴斯夫碳排放可减少40%。

  在关志华看来,减少排放并非想象中的那样困难,其中一些是马上可以做到的。“在我们帮助下游行业每年减少3.2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的过程中,一些是马上可以做到的,如住房,只要做好保温材料,就能很容易地节省70%-80%的能源消耗;巴斯夫提供的化学品添加剂,可使燃油燃烧得更加充分。”

  另一家获得低碳先锋企业称号的汉高公司用自身的实例说明,用更少资源可以带来更多效益。

  2013年9月,世界最大的粘合剂工厂龙工厂在上海化学工业区开业,汉高公司大中华区总裁艾峡甫称之为资源节约型工厂。在计算投入与效益的关系上,艾峡甫认为,虽然在初期需要有大规模的投资,但是就中长期而言,效率会有明显提升,这意味着成本会不断下降,在可持续性发展上的投入会获得更优厚的回报。

  龙工厂所有的车间室内使用无极灯,这项措施将节省50%的电能;厂区外围的照明使用太阳能,可节省70%的电能;龙工厂利用自身产生的余热生产热水,压缩机产生的废热经过热回收系统转换成70摄氏度的热水,供应全厂暖空调、生产储罐清洗、员工浴室和盥洗室等使用;龙工厂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废水回收再利用管网系统,将中央去离子水站产生的二级废水和蒸汽系统产生的冷凝水等进行统一回收、处理和循环使用,可达到节约水资源50%的效果。

  艾峡甫说:“在过去的11年中,汉高降低耗水量44%,降低能耗43%,排放足迹降低53%。”2012年度,汉高的销售收入达到165亿欧元。

  国内企业如青岛啤酒率先尝到了节能减排的甜头。青岛啤酒负责人卢绪军说:“今年,在生产啤酒的过程中(880万升)总共产生二氧化碳近20万吨,我们把所有排放的二氧化碳收回来,用于啤酒制造,这相当于125万棵30年树龄的冷杉树一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青岛啤酒还在具备条件工厂都建设了沼气回收装置,每年回收600万立方米,大约节省5万吨标煤。”

  在本次低碳峰会上,主办方评选出了2013年低碳先锋企业、最佳低碳产品和最佳气候官三个奖项。

  10家2013年低碳先锋企业分别为: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汉高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通用电器中国有限公司、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世界中国地产有限公司、兴业银行、招商局地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两款2013年最佳低碳产品是,富士施乐中国有限公司ApeosPort-IV C3375、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的混合动力凯美瑞·尊瑞。

  两位2013年最佳气候官颁发给了汉高大中华区总裁Faruk Arig艾峡甫先生和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晖。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