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诺奖得主汇聚北京 开讲能源与环境

2007.8.22

2007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将于9月11日至14日举办

    记者从8月21日召开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07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将于9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举办,届时9位诺贝尔物理学、化学、经济学奖获得者,6位能源与环境领域的世界知名科学家和著名机构负责人,以及20余位中方科学家将出席此次大会。

        本届论坛的年度主题是“能源与环境”,与会专家将就能源与环境发展和节能减排等问题开展讨论。论坛的宗旨是促进中国学术界和产业界对国际能源与环境发展现状的了解,加强中国和世界相关领域的国际合作,为中国今后的能源环境政策提供战略参考,同时促进中国公众环保节能的意识。
 
“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是世界顶级学者共同参与的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已经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今年是第三届。
 
第一届论坛于2005年5月31日至6月1日举行,共有约翰•那什等7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出席,围绕“人类的和谐与发展”展开了讨论。“人类的和谐与发展”随后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的永久主题,2006年9月5日至7日召开的第二届论坛的年度主题为“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李政道等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王晓东等国内外著名学者与会。
 
在此次“能源与环境学术论坛”上,15位外方嘉宾将发表50多场演讲,演讲题目包括“太阳能产业及其市场的发展”、“科学、社会和可持续发展”、“能源与环境的冲突:从恶性循环到良性循环的转变”、“无机化学在解决能源问题中的作用”、“纳米催化技术和纳米化学:对环境化学和生物界面的影响”等。
 
诺贝尔奖得主们将参观中科院物理所、化学所、大气物理所、生态环境中心、过程工程所、工程热物理所、政策所、电工所等研究机构,中科院将同时召开“能源与环境高层战略研讨会”。
 
在此期间,北京市政府将主办“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论坛”。此外,为了配合此次大会,中国科学技术馆将举行“能源与环境主题展”。
 
为了拉近诺贝尔奖与中国普通公众的距离,培养年轻人关心科学、热爱科学、参与科学的精神,这9位诺贝尔奖得主将走进北京大中学校,与同学们展开对话。据悉,诺贝尔奖得主们将在11号至12号,参观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科院研究生院、北京理工大学等7所高校并发表公众演讲。此外,北京市第8中学和首都师大附中的学生们也将分别在11号下午和12日下午有机会与大师们直接交流。
 
记者还了解到,由于去年收视率很高,中央电视台二频道和北京电视台计划今年将继续直播论坛开幕式和论坛演讲。
 
本届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政府主办,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和北京市市长王岐山担任论坛组委会主任。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国科技部、中国环保总局、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协和中央电视台等协办。
 
相关阅读


 
“2007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与会代表名单


瓦尔特•科恩(Walter Kohn)
 
科恩教授由于提出了应用广泛的物质电子结构理论而获得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此外,他还担任美国政府基础能源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目前,科恩教授正在制作一部有关太阳能的纪录片——《太阳的能量》,并将在世界范围内发行。
 
哈罗德•克罗托(Harold Kroto)
 
克罗托教授因发现了C60分子而获得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其独特的发现创立了一个崭新的化学分支。他将在论坛期间发表《科学、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演讲。
 
鲁道夫•阿瑟•马库斯(Rudolph A Marcus)
 
马库斯教授的研究范围涉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各个方面。由于在化学系统中电子转移反应理论方面所做出的贡献,马库斯教授于1992年独享诺贝尔化学奖。马库斯教授是美国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
 
被誉为“欧元之父”的罗伯特•蒙代尔教授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的发起人之一,现就职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他因“对在不同汇率体制下货币和财政政策以及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分析”获得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道格拉斯•奥谢罗夫(Douglas D Osheroff)
 
奥谢罗夫教授长期从事低温物理和固体物理的研究,因发现氦-3中的超流动性而被授予199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将在大会上做《如何实现科学进步》的报告。
 
埃德蒙德•菲尔普斯 (Edmund Phelps)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菲尔普斯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宏观经济学的各个领域,其最重要的贡献在于经济增长理论,被誉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缔造者”和“影响经济学进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卡罗•卢比亚 (Carlo Rubbia)
 
198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卢比亚教授曾任意大利国家新技术、能源和环境委员会主席。他将在创新与科技发展战略分论坛中发表《21世纪的能源和环境》的演讲。
 
托马斯•谢林 (Thomas Schelling)
 
经济学家。因其在博弈论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而获得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谢林教授曾担任美国国家科学院二氧化碳评估委员会委员,并且是“气候变化对福利和政策的影响”研究课题的发起人。
 
理查德•施罗克 (Richard Schrock)
 
施罗克教授主要从事有机物合成转换方面的研究。因其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荣获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施罗克教授将在大会上发表《2005年的诺贝尔奖缘何为绿色?》的演讲。
 
约翰•格雷斯 (John Ross Grace)
 
格雷斯教授一直从事流化床,多相系统,化学反应工程方面研究。他是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并荣获2006加拿大地质协会地质环境奖。
 
马丁•格林(Martin Green)
 
格林教授是太阳能光伏技术领域最初的研究者和发明者,被誉为“世界太阳能之父”。格林教授现任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光伏研究中心主任。他将在论坛期间发表《太阳能产业及其市场的发展》的报告。
 
库尔特•兰贝克 (Kurt Lambeck)
 
澳大利亚科学院院长。兰贝克教授现执教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是地球物理学的著名学者。目前担任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国家地球空间参照系统”战略科学顾问。兰贝克教授将在创新与科技发展战略论坛中发表《能源与环境的冲突:从恶性循环到良性循环的转型》的演讲。
 
洛塔•雷教授(Lothar Reh)
 
瑞士苏黎士工业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循环流化床工业和循环经济领域的研究,获1996年、1999年国际循环流化床成就奖。。论坛期间,他将在如何提高能源和材料效率等方面作专题报告。
 
盖博•索马杰 (Gabor A. Somorjai)
 
美国伯克利实验室“表面化学与催化”研究组组长教授。索马杰教授长期从事表面化学、多相催化、固态化学方面研究,获得2007年美国物理学会兰茂尔奖。
 
理查德•杰尔 (Richard N. Zare)
 
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家,是最早采用激光研究化学反应取得成就的科学家之一。近年来在超微量分析化学方面又取得了显赫的成就,他的研究促使分析化学成为一门精密的科学。论坛期间,他将就全球变化问题发表演讲。
 
国际科学联合会执委、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符淙斌院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张懿院士,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院长陈勇教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吴季松教授等四位中方嘉宾,将就全球变化和亚洲季风、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及趋势等专题与诺奖获得者和国外科学家同台发表演讲。 
         
2006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综述:诺贝尔没有停止思考 

2006诺奖得主北京论坛:刘力:果蝇,探索生命奥秘的万能钥匙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