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逾23吨洋奶粉质量不过关入境被拦 已退货销毁

2012.11.08

注:本表所列进口不合格食品等信息仅指所列批次。这些不合格批次的食品等未在国内市场销售。据国家质检总局官网

本表所列进口不合格食品等信息仅指所列批次。这些不合格批次的食品等未在国内市场销售

  新京报讯 (记者廖爱玲)洋乳品质量再遇挑战。国家质检总局昨日在官网上公布最新一批进口不合格食品名单,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此次共检出质量安全项目不合格的进口食品169批、化妆品7批,不合格食品涉及乳制品类、糕点饼干类和饮料类,微生物、品质和食品添加剂是不合格原因。目前这些不合格批次食品都已作退货、销毁或改作他用处理,未在国内市场销售。

  一新西兰奶粉胆碱不合标准

  此次抽检中,有超过23吨的洋奶粉因查出各种问题被禁止入境。其中,迈高乳业(青岛)有限公司从澳大利亚进口的19.8144吨金装婴儿配方奶粉,泛酸不符合国内标准。据了解,泛酸未达标准可导致儿童出现烦躁不安、消化不良、抗体产生明显减少。

  来自新西兰的2.9538吨金装“贝婴嘉”初生婴儿配方奶粉(900g),碘含量不符合国家标注要求,均被退货。而北京澳纽之窗商贸有限公司从新西兰进口的0.01吨咔哇熊婴儿配方奶粉1阶段,胆碱也不符合标准被销毁。胆碱是婴幼儿成长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益智成分。

  马来西亚的“冠军”牌全脂奶粉6.3吨,则是亚硝酸钠超标。

  上海宜家一种进口面包菌落超标

  同时,洋牛奶的质量也出现问题。上海百吉食品有限公司进口的3批菲仕利风味酸乳,超过保质期。

  韩国的970.5吨“每日”牌牛奶,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服用可能使人出现腹泻、呕吐症状;德国的22.2吨优佳纯牛奶包装不合格。以上产品均已被退货。

  在不合格食品中,还有一些消费者熟悉的知名品牌。包括美国进口的卡夫无糖巧克力烘焙块铜超标;新加坡的两批伯爵早餐茶、伯爵茶稀土元素超标。

  上海宜家家居有限公司从瑞典进口的3.395吨肉桂面包(餐厅),菌落总数超标。大湖(天津)新鲜食品果汁有限公司从菲律宾进口的31.68吨芒果原浆,霉菌超标。

  作者:廖爱玲 (来源:新京报)

  延伸阅读:

  质检总局14个月检出270吨"问题"洋奶粉

  国家质检总局上周最新公布的一批进境不合格食品名单中,新西兰"奥兰超级金装婴儿配方奶粉"共26吨因碘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而被退货。

  国家质检总局每月都会公布进境不合格食品通报名单,记者统计了14个月以来的通报名单,发现共有34批次超过270吨不合格进口奶粉被销毁或退货,其中四分之三为婴幼儿奶粉。34批次中,超过一半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所有不合格洋奶粉中,除了亨氏、德国涉及的两个品牌、澳大利亚的个别品牌外,其余均不出名。

  澳大利亚、新西兰产问题奶粉最多

  据统计,在通报公布的不合格进口奶粉批次中,26批次为婴幼儿奶粉,占总批次的76.47%。

  统计发现,34批次不合格奶粉分别进口自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美国等8个国家/地区的20家制造商。其中,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最多,接近所有批次的六成,分别有10批次。

  广州安世乳业从澳大利亚进口的一款速溶全脂奶粉,分别因违规使用化学物质大豆磷脂、标签不合格,在今年年初被质监部门两次退货。

  据了解,已公布的不合格批次进口奶粉是在入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时发现存在问题的,质监部门已依法做退货、销毁处理;这些不合格批次的奶粉未在国内市场销售。

  澳大利亚、新西兰奶粉占市场超70%

  乳业专家王丁棉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不合格进口奶粉中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的不合格奶粉占比较大,这和这两个国家的进口奶类产品在我国的市场占有率是相对应的。

  据介绍,在我国奶类产品市场上,进口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在我国婴幼儿奶粉市场上,两国奶粉的占有率也比较高。

  大多问题奶粉公司不知名

  北京东方艾格咨询公司乳业分析师陈连芳表示,这些问题洋奶粉中,除了知名的亨氏和德国涉及的两个品牌外,其余品牌的背景并不显赫,其中大多公司并不知名。

  对于进口自澳大利亚、新西兰的不合格奶粉品牌,王丁棉表示,贝拉米、巴兰坦等品牌在当地不是著名的品牌。

  洋奶粉也贴牌 专供中国

  "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太乱了,上百个品牌。" 陈连芳表示,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也就只有几个品牌的婴幼儿奶粉。而在我国包括网购在内,洋品牌的数量就有上百个。"这在国外简直不可思议。"

  资料显示,"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国产奶粉的市场份额从占有半壁江山迅速下降到20%~30%,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迅猛增长到70%~80%,其中销售五强(多美滋、伊利、美赞臣、贝因美和惠氏)中,洋品牌占了三席。

  据不完全统计,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前,只有约五六家国内企业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注册奶粉品牌并进行贴牌生产,而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这个数字上升到20多个。"据了解,还有70多家企业正在排队申请商标注册。"王丁棉表示,这些企业的背后大多数都是中国人在操控,"新注册的奶粉品牌大多找当地企业代工,专供中国市场。"

  质检总局近日或出新规 洋奶粉进口须先评估风险

  自三聚氰 胺事件后,洋奶粉大批进入中国市场并备受国人追捧,不过也频频陷入"质量门",尤其是一些在海外贴牌生产的洋奶粉,往往忽视品质把控,导致进口奶粉不符合 国内标准。质检总局透露,《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已制定完成,该办法对乳制品提出了准入评估的要求,只有经过风险评估并符合要求的产品才被允 许进入中国,而相关经营者和代理商则实行备案制。

  据了解,质检总局在出入境环节一直对进口奶粉实施检验检疫,发现进口奶粉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营养素和微量元素不符合中国标准。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