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尔盖湿地草原是一个被众多名片包裹着的区域——“中国西部高原之肾”、“中国最美的湿地草原”、“中国黑颈鹤之乡”、“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曾经,它靠着水草丰茂、鸥翔鹤舞闻名于世。然而,随着湿地萎缩、湖泊干涸、草原沙化,使它渐渐失去往昔的丰腴与光泽。

  为遏制若尔盖湿地草原退化、沙化,2007年7月,由四川省科技厅组织实施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若尔盖湿地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正式启动。

  经过3年多的努力,来自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学者,以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急需的关键技术为核心,建立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与保护综合技术体系,为若尔盖湿地生态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红军长征时‘吃人’的沼泽地早就消失了,现有的沼泽地拖拉机都能平稳开过。”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志荣从事若尔盖湿地草原研究已近30年,他向记者描述了亲历的草原变迁:上世纪80年代初还处处“风吹草低见牛羊”,到了90年代特别是中后期,随着湿地萎缩、湖泊干涸,草原沙化现象越发明显,沙地由星星点点扩散为成百上千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