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车海刚:绿色GDP不应无限期延宕

2007.9.02
启动仅三年、迄今只发布过一次报告的“中国绿色GDP”项目,面临着前途未卜的命运。据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报道,2005年度绿色GDP核算报告可能会无限期推迟发布,这一消息已得到该研究项目技术组专家王金南的证实。
 
“绿色GDP”其实是个约定俗成的简称,它的正式名称是“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研究”。不论采用何种叫法,其基本内涵是明确的,即:将环境和资源因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进行GDP核算时,扣除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损耗等成本。中国绿色GDP核算项目于2004年由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启动;2006年9月,两局通过媒体发布了首份研究报告——《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第二份报告《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5》原定今年一季度发布,却一直拖延至今。
 
王金南在解释报告延迟发布的原因时说,一是有关部门对于发布的内容和方式存在分歧,在向社会公开发布、还是仅向高层报告供决策参考的问题上意见不一;二是个别省市曾向环保总局和统计局施加压力,发函要求不要公布核算结果。
 
实际上,这不是绿色GDP项目第一次受阻。早在去年,就曾传出过一些省市要求退出绿色GDP试点的新闻,国家环保总局负责人当时曾表示,“就算只剩下一个省,我们也要把它算完”。更早些时候,还曾有统计部门负责人对绿色GDP计算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提出质疑。
 
可以看出,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以及中央有关部门之间的博弈,始终是影响绿色GDP项目进展的关键。联想到今年以来太湖蓝藻等重大环境事件不断爆发、全国29个省区市未完成2006年节能降耗指标的现实,绿色GDP报告的搁浅格外引人关注。人们有理由期望,中央决策层及各相关部门的立场更鲜明一些、态度更坚决一些、手腕更铁一些。作为媒体和公众,也有必要给予绿色GDP项目更多舆论上的支持。
 
笔者注意到,关于绿色GDP,民间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个项目虽好,但毕竟只是“技术”手段,在官员选拔、升迁等大的制度背景不变的情况下,单靠每年发布一次报告难以对地方政府和官员产生约束力——正如“审计风暴”年年刮、问题年年有一样。这种看法反映了当前中国社会流行的思维倾向:把很多事情归咎于体制和制度,解决问题也习惯于从体制上动刀的“大手笔”。
 
不可否认,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我们的制度建设确已严重滞后于客观形势的需要,其中最核心的症结就是“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官员考核体制和“GDP至上”的政绩评价体系。但是,体制的改革与重构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必须“积跬步”,才可以“至千里”。绿色GDP项目的推出,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所需要的若干制度建设的一部分,我们不该看轻它的作用。况且,一些省市要求“退出绿色GDP试点”、“不要公布核算结果”的反应也表明,绿色GDP已经对这些地方政府及官员的行为方式构成某种约束——至少是一种无形的压力。若能持之以恒,未必不会推动官员考核体制发生质的变革。
 
至于绿色GDP是否符合国际标准、核算方式是否科学合理之类的顾虑,笔者认为这属于操作层面的问题,既然是研究项目,就应允许它在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完善。无论如何,绿色GDP都没有无限期延宕下去的道理。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