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中国制造2025》系列解读:用创新驱动铺筑强国之路

2015.6.08

  “2010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过程中,我国再次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于是我让我们的研究机构查了一下,历史上中国也曾是制造业第一大国,是什么时候把这个位置给丢了呢?研究机构给我的结论是大约在1850年前后。”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说。

  150多年过去了,我们又重回制造业第一大国的位置,苗圩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然而,虽然我们是制造业的大国,但还‘大而不强’。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这就是我们制订《中国制造2025》的时代背景。”

  “我们之所以‘大而不强’,是因为我们的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一语戳中中国制造的“痛点”。

  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五项基本方针之一,“创新驱动”列居首位,规划中明确规定要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在全球产品门类当中,有39个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我们已经有223个产品品种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毛伟明说,“虽然我们的制造业门类齐全,规模也是全球最大,但是这些产品基本都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因此我们要尽快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我国制造业在国际上、在产业链及价值链之中的核心竞争力,使我们的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真正做到又大又强。”

  苗圩也强调,创新驱动是帮助我国弥补一些核心技术缺失的关键所在。“比如飞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等,这些核心技术,我们现在还不掌握。而这些技术对我们整个制造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他说,“因此,我们要通过《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和组织实施,促使一些行业的共性技术取得明显突破,来引领和带动整个新一轮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技术创新还能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毛伟明说,“作为未来引导我国产业层次提升的重要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产业层次的优化,并在竞争中处于价值链和产业链的中高端、甚至未来的高端。”

  “制造业想要‘由大到强’,必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我们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尤其是核心元器件等不能受制于人,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技术创新的有效手段,来提升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毛伟明说。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也坦言:“关键的共性技术缺失,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要从制造大国向强国迈进,必须解决此问题。”

  “所谓核心竞争力,我认为包括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使我们战略性新兴产业真正体现它的战略性、前瞻性和竞争性。”毛伟明说。

  “科技是技术之源,技术是产业之源。在通往制造强国的道路上,技术创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还可以帮助我们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值以及产业层次,加大科技进步对传统工业发展的贡献度,从而提升我国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实现整个工业的转型升级。”毛伟明说。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