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杭州一些社区利用“透明垃圾桶”形象地向居民展示垃圾如何分类。

  从去年4月开始,“垃圾实名制”在杭州市的两个街道先后试点实行,旨在推动垃圾分类观念与习惯在居民中的普及。这项刚一推出就备受关注和质疑的探索,试行一年间取得怎样的成效?能否进一步推广?近日,记者作了一番探访。

  实名制寄望解决责任不清问题

  居民垃圾分类要有监督和约束

  杭州市的垃圾分类试点始于2010年3月25日,随后,各个城区的试点小区逐步增加。为了更顺利地推进垃圾分类,杭州市在前期投入不少人力物力做宣传普及和各项准备,比如印发宣传册页、制作宣传栏、培训保洁员等等。尽管如此,垃圾分类还是面临开头难。

  一位社区保洁员说,推广垃圾分类后,还是有些居民图省事,将家里垃圾混装起来;有的居民虽然在家将垃圾分类了,但到了垃圾桶旁边,看到哪个桶敞着口就随意扔进去,要是两个垃圾桶都盖着,索性直接把垃圾放在盖子上,甚至直接将垃圾扔在楼道口;也有的居民确实对垃圾分类认识不够,常有分类错误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