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界浮躁的原因有很多,改变这一局面有一个可行的办法:在对科学工作者增加支持的情况下,降低职称。

  具体而言,博士后起步的教职应该是助理教授,同时享有中国目前“正高”的待遇(如成立独立课题组、担任博士研究生导师等等),但必须经过晋升副教授和正教授的两轮评审。在研究所,相应为研究员、高级研究员、资深研究员。

  本文以生命科学领域为例,进行论述。

  生命科学界这20年的基本情况是:在国外做过博士后的,回国立即做正教授(有的比国外的导师职称还高),再做一两篇Nature、Science、Cell,或者几篇同领域最好杂志的论文,就可以做院士。他们的科学程度(不是所有人)大致到此为止。

  这样,在国际大学晋升副教授的时期,在中国就可以做院士。而在中国做了院士以后,各种事情就多起来,做科学的时间和精力大为减少,科学活跃期结束比较早。尽管不少人做院士后资源增加,文章数量增多,但真正质量和高度有提高的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