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科技水平落后成中国低碳转型最大瓶颈

2010.8.23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在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中国生产力学会会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第一副会长王茂林日前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表示,中国走上低碳之路已刻不容缓。

  中国低碳转型面临重大挑战

  “目前世界各国向低碳经济转型还没有可供借鉴的成熟模式,具体的发展路径选择还需要各国根据国情作出选择。”王茂林直言。

  如今,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一是,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成为低端产品的“世界工厂”;二是,在产业结构上“重化工业”要加速发展;三是,要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并举的艰巨任务。同时,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先进技术的缺失都将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成为我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重大挑战。

  然而,无论是从应对国际减排压力,还是从促进国内可持续发展的自身需求等长远目标出发,中国低碳转型的道路已经无可回避。政府已经提出一些雄心勃勃的量化指标,包括: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降低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

  不过,王茂林认为,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经济保持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同样具有高能源消费、高排放的特征;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中国还面临着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稀缺等诸多挑战。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高污染、高能耗问题,主要源于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和覆盖全国的低端制造、低端生产、低端加工。“通过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淘汰消耗大、污染重、回报低的产业和产品,尽全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煤炭的直接燃烧,是中国未来10年最艰巨、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王茂林强调。

  王茂林坦陈,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现在还没有完成工业化、城市化,应在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的同时,抓紧对清洁技术的开发和新能源的利用进行研究,全面实现中国低碳经济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有机结合才是现实选择。

  科技水平落后成最大瓶颈

  “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一定要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发展中国低碳技术。”王茂林说。

  目前,我国的科研体系和生产体系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产品开发能力低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的知识产权,科技投入较低,无法形成一个集科研、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完整链条。基本还是进行仿制或者为别人代理生产,依靠廉价劳动力、资源能耗的大量投入来赚取国际产业链低端的微薄利润。

  “如果单纯的以碳减排为核心,贸然向发达国家看齐,把当前的工作重心完全放在发展清洁能源上。那么,我们就不得不依靠商业渠道、花费大量外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王茂林直言。

  然而,相关资料显示,按照中国向世界承诺的到2020年实现40%~45%的减排量,中国每年为此将新增投资约728亿美元。“每年花几千亿元人民币做这件事情的代价就非常大了,这对于尚不富裕的发展中的中国来说显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王茂林表示。

  为此,王茂林认为,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趋势,努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适用技术的层次体系,做到各种技术之间互相协调与推动。不仅要加大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力度,也要着力加强新能源技术、清洁煤技术、节能降耗等战略性技术的研发和储备。

  当下,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引导下,世界各国不约而同地将发展新能源产业视为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着力点,都希望在这场世界新能源产业的角逐中拔得头筹。

  然而,“发展低碳经济确实为中国提供了一个跨越赶超世界的契机,但在当前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统筹与协调、经济与社会、资源与生态的各种关系,决不能一味地追求低碳,而忽视我们的国情。”王茂林强调,应该在理性看待当前世界新能源产业这场角逐的基础上,正确把握我国的能源现状,科学推进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以免在争先恐后中遗漏了我们最急需的东西。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