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中国科大等在肿瘤转移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11.8.18

  8月2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刊登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吴缅教授研究组的研究成果。该组研究发现并证实Siva1在上皮细胞-间质细胞的转化(EMT)和肿瘤转移的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发现为抑制肿瘤转移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并将推动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

  肿瘤转移是指肿瘤细胞脱离原发部位在远离原发部位的器官继续生长。具有转移能力的恶性肿瘤是导致肿瘤病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深入了解肿瘤转移发生的机理和寻找影响肿瘤转移的信号分子途径一直是癌症研究领域的难点和热点。

  吴缅教授研究组发现,Siva1(一种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在上皮细胞-间质细胞的转化(EMT)和肿瘤转移的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通过实验证实,Siva1一方面可以直接通过蛋白相互作用抑制Stathmin(一种微管解聚蛋白)的微管解聚活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钙调蛋白激酶II(CaMK II)影响Stathmin丝氨酸16位的磷酸化水平来抑制Stathmin的活性。Siva1能够促进微管的生成和稳定,阻止焦点粘连(focal adhension)的组装、细胞迁移以及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化。该研究组在人乳腺癌组织样本中证实,转移程度高的样本里Siva1和Stathmin丝氨酸16位的磷酸化均处于低水平表达。此外,在小鼠动物模型中该研究组也证实Siva1可以抑制肿瘤在小鼠体内的转移。

  这些结果说明,除了已经广泛认同的actin介导的EMT之外,微管动力学在EMT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阐明了Siva1在抑制细胞迁移及EMT中的重要功能,并提示肿瘤中Siva1蛋白的下调将助长肿瘤的转移。

  寻找控制肿瘤转移的关键分子及其致病机理是目前开发新的抗癌药物的主要方式。该研究组的工作表明,Siva1可以作为一个潜在的抑制肿瘤转移的治疗靶点,应用于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并且Siva1和pS16-Stathmin的水平可以作为乳腺癌恶性程度的标记,应用于临床上乳腺癌的早期诊断。

  该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吴缅教授研究组的博士生李楠。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与安徽医科大学的科研人员参与了该论文的部分合作研究。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基金委海外青年合作基金、中国科学院和科技部的项目资助。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