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任斌教授:注重积累、认清自己的优势

2008.11.02

——纪念我国光谱事业30年,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专家采访报道系列

     在这个丰收的金秋季节,我国的光谱学界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收获――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在京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的规模、参会人数以及期刊论文数堪称历届会议之最。在会议召开之前,会务组、分析测试百科网、中国光谱网组成了宣传报道小组,希望尽可能忠实地记录和纪念我国光谱事业的30年,并展现会议的盛况。

 


任斌教授:注重积累、认清自己的优势

任斌教授

记者:您主要从事表面增强和针尖增强的研究工作, 您还在德国工作过一段时间,请问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任斌教授:在国外,不用管需要发多少篇文章,也不用管基金申请。教授和研究员只管学术和课题相关的工作,不用操心其它琐事,因此可以真正潜心研究。在德国的一段工作时间,让我知道了严格的科研规范,如何严谨地做实验。同时,在全新的环境,使得我有机会重新认识自己,如何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新环境提供的科研平台,从而做出重要的成绩。


记者:这两种方法结合,很多仪器如果联用,是不是会产业化?

任斌教授:我们不敢说产品化,后期有可能。我们开展TERS研究是受科学问题的驱动,即开展单晶电极上的拉曼光谱研究,使得在没有商品化仪器的时候必须自行研制仪器。我过去一直在从事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研究,一直想突破粗糙基底的限制,从而能够研究一些更具有普遍意义单晶或光滑电极表面,这就是为什么我一去德国就选择了当时极难的单晶体系的研究。德国的时候利用的是Fritz-Haber研究所自行研制的TERS仪器,但是回国后,没有现成的仪器。所幸,我得到了洪堡基金会的2万欧元的光学配件的捐助,使得我有条件搭建一些光学耦合装置,与实验室原有的STM的仪器联用,从而搭建出国内首套的TERS仪器。

 

记者:我们注意到利用针尖增强研究表面物种时,以前研究贵金属表面,现在是不是可以用过渡金属做基底材料?

任斌教授:这还是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问题,以前能产生巨大增强信号的只有金、银、铜三种金属。如果只做一般的检测分析用途没有问题;但在电化学或催化领域用得最多的是过渡金属,传统认为过渡金属没有拉曼增强,即使增强信号也极微弱。我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就是针对过渡金属体系的研究,发展了各种的电极制备方法,开展了重要的应用体系的研究。但是,需要指出,在TERS中,为了获得强的信号,要求针尖和基底之间具有良好的耦合。事实上我们曾经开展过过渡金属体系的TERS研究。我们有实验指出,Pt和Au针尖的耦合要比Au和金针尖的耦合弱20-40倍,但是仍然具有可观的增强。


记者:现在有时看到针尖增强的信噪比并不是很好?

任斌教授:SERS中光斑下的表面有上千个的纳米粒子,可以提供很强的信号。而TERS中,信号只由单根针的增强提供,所以信号弱非常正常。针尖增强中增强最强的点是非常集中的一个小局域,比如在10nm左右,10nm范围内分子很少,所提供的信号的信噪比较差,是非常正常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将针尖进一步逼近基底,使针尖和基底的耦合效应越来越强,则可能进一步提高增强效应。信噪比的提高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目标,难点在于,针尖极靠近表面是,将有可能破坏分子的结构,因此需要在信号和结构的稳定性之间取得平衡。


记者:理想目标是测出单分子的信号吗?

任斌教授:这是目标。事实上,最近有一些这样的报道,但用的都是染料分子,它们在激发光的波长有吸收,可以产生共振增强拉曼效应,并不是单纯电磁场的增强效应。利用染料分子开展单分子研究时,存在另外一个问题,在光照过程中分子变得不稳定,易分解,使得在研究单分子行为时结果的重现性较差。如果能选择结构确定的表面和稳定的分子,将使得单分子的研究变得更加可靠。

 

记者:您觉得发展针尖拉曼的方法对化学、生物等各领域有何促进作用?

任斌教授:从表面科学原理来说,TERS(针尖增强)和SERS(表面增强)的机理相似,都是利用电磁场的耦合效应。TERS技术可以很容易控制距离来影响耦合效应,因此可以利用TERS来研究SERS的机理。另外,当针尖逼近基底时,自然形成金属-分子-金属结,有望同时获得电学和谱学结构信息;从而可以反馈以助分子设计。我们也一直想利用TERS和SERS来生物细胞体系,比如研究细胞膜。我们想法提出的很早,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启动基金,以及仪器到位很慢。导致最近在国际上已经报道了类似的研究。但我们的优势仍然存在,我们可以利用电化学对界面结构的多一层控制,多一重的信息。

任何一种技术,包括TERS,具有优势,但也有不可避免存在缺点。目前,我们还只是在考虑如何对现有体系进行高灵敏的研究。而以后则希望发挥优势,进一步开展纳米不均匀体系的研究是否可以开展如纳米粒子、石墨烯等需要高空间分辨率的体系的研究。

 

记者:请谈谈您个人对光谱学的发展和展望?

任斌教授:光谱学技术不但要在科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更应该和国计民生靠近,发展特殊的分析测试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食品安全和健康的检测。


附:任斌教授简介:

厦门大学学士 (1992)、博士 (1998)
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市立学院化学系 访问学者(1997-1998)
德国Fritz-Haber研究所洪堡学者 (2002-2003)
厦门大学教授 (2004 - )

研究方向: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应用和理论
界面电化学和光谱电化学
针尖增强拉曼光谱
拉曼和电化学技术在生物体系中的应用


专题:第十五届分子光谱学学会会议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