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民生之本”。人是社会之人,每天都要通过交通从事社会生产和生活。然而一旦交通堵塞,就会苦不堪言。时下,交通拥堵正成为快速发展的中国大城市的一大顽疾。尤其是首都北京的“拥堵”问题逐渐提上议事日程,成为舆论焦点,并堂而皇之地登上国家电视台的重要时段的新闻节目。(12月13日央视晚间新闻)

  笔者认真观看了“各路英豪”给出的“治堵”高招:限号出行、牌照拍卖、提高车辆购置成本、提高中心城区停车费用、买车先买车位等等,不一而足。然而部分措施实施后,购车热情一浪高过一浪,拥堵现象不减而增。以北京为例,北京从2008年限号措施实行后,不到两年时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从370万辆窜至471万辆,预计明年将突破500万辆。

  其他城市“治堵”措施推行后,拥堵情况也并未见根本好转。这就出现了“逆反”心理的悖论:你越反对我购车,我越要购车。中国人民刚刚从贫穷落后的日子中走出,拥有私家轿车似乎成了“先富起来”的标志。出门办事轿车代步似乎成了时尚的代名词。在这一点上,无论在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都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这就是居民在限购措施推行后仍然疯狂购车的症结所在。而国外发达国家的居民,消费观念和出行观念则迥然不同。在他们眼里,汽车并不是身份的象征,只是一个代步工具而已,与徒步出行、骑自行车出行并无两样。